数字经济——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数字经济——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建时间:2023-05-10 10:50

文|罗贞礼

 

数字革命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人类生活与商业的渗透,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近年来,在政策保障和市场活力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已在40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落地应用,涵盖31个工业重点门类,渗透至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我国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也得到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开始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才能强化民营经济的肌体。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至4701.1万户,10年翻了两番多,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占比由79.4%提高到93.3%、占比超九成,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3年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持续聚焦数字经济并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必将为民营经济带来多重利好并注入澎湃动能。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

1.系统性障碍

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腾讯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转型企业覆盖率低,仅有 25%的民营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门槛高、费用贵、周期长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系统性障碍,概括起来,一是认知层面,观念转变较难。很多企业处于转型早期阶段,既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也缺乏执行层面的全局统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共识尚未形成;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层管理者习惯于固守传统管理理念,“路径依赖”比较严重,很难主动做出改变。二是投入层面,金融能力受限。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存在不确定性,抑制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规模偏小、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三是执行层面,转型难以同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内外协作有限,难以激发应用创新活力,大中小微等产业链上不同能级和环节的企业主体上云情况不一、用云重心有差异、转型不同步,加大了转型摩擦系数并影响到转型成效。四是工具层面,供给明显不足。高性价比、高适配性数字工具供给不足,抬高了企业转型门槛。五是政策层面,激励作用有限。因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大大影响了政策落地的普惠度与民营企业获得感。

2.突出性障碍

我国目前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不统一,虽然一些大型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更多民营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期。基于“数字素养”视角观察,“数字化思维欠缺”,恰恰是目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突出性障碍。事实上,“数字化思维”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不管是企业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需要广泛而普及的“数字化思维”。例如,运用断点与非连续特征的数字化思维,意味着当事人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格局,要从连续性线性思维转向非连续的生态思维以应对商业范式的断点、突变与不连续。运用破界与融合特征的数字化思维,意味着生产者与消费者、供需双方、企业组织与外部生态、产业与产业、软硬技术、线上线下等的相互破界融合,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思维转向企业与客户共创价值、企业与员工共创价值的思维。运用突变与颠覆特征的数字化思维,既要求持续重塑创新创业激情、自我革新和勇于走出企业的成功陷阱,也要求以非线性思维、超越渐进主义、超越竞争去建立能力和模式基础上的新学习曲线,更要求确立与“试验、探索、创新、迭代、优化”相契合的内在核心能力与外在生态优势。运用分布式与多中心特征的数字化思维,需要强化从组织管控到数字赋能,从专注核心人物到尊重个体力量,重视小人物、边缘人物的创新等。

 

聚焦数字经济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宏观视角

数字技术是全新的技术体系,数据是全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全新的经济发展范式,这就决定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必然具有超越传统发展范式的特定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一个“重要引擎”,一个“有力支撑”,足以说明数字化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分量之重。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规模应用,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彰显了数字中国建设中的硬实力与巨大潜能。另外,数字经济和民营经济间的双向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正反馈作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可以更快提升自身效率,增强其整体竞争力;通过数字技术结合,可以提升民营企业产品品质,并能让其产品附带更多功能,让市场更加广阔;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可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痛点难点问题,并有助于扭转传统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弱势地位。

当前,受百年变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我国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显著增多。同时,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事关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由此,数字经济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数字经济能通过智慧化手段和技术替代低端劳动,将劳动者从执行者逐步转变为管理者,提高生产率。数字经济还能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大幅提升供需双方的体量,缩小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数字经济具有多点开花,跨行业联动的典型特征。民营企业相对规模比较小、约束少,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可以焕发更大活力。另外,民营企业还具有不断为数字经济提供科技迭代的动能,具有更自由的激励措施和更顺畅的晋升机制,能让员工的创新潜力更大程度得到激发。因此,数字经济是最适合民营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经济模式,数字经济的主导者适合民营企业来担任;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则可迅速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能让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赛道上走得更好更远。

2.微观视角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营企业投身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赋予的客观使命,也是续写新篇章的主观自觉,需从多个微观视角轻装上阵、大胆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提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一是强引领,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从战略层面切入,聚焦“数字中国”建设,向“高”而攀。二是抓先机,突出数字化技术赋能,从发展层面切入,聚焦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向“新”而生。三是优机制,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从改革层面切入,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问题,向“深”而立。四是促转型,注重数字化规模效益,从路径层面切入,聚焦数智化发展范式,向“智”而行。五是提质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措施层面入手,聚焦低碳发展和绿色循环,向“绿”而进。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努力闯出发展新路子,从而全面、立体、真实发挥好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让民营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数字经济是数字科技价值实现的崭新形态,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目前我们已拥有稳居世界第二的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带着对未来的宏观期许,更带着对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实的微观洞察,从“力”和“动”的角度看,与农业时代的人工手动、工业时代的机器自动完全不同,数字时代的智力靠信息和数据,是数字能动;从梯度结点的差异看,农业时代的经济范式是“点”、工业时代的经济范式是“线”(即流水线、供应链、产业链),而数字时代的经济范式则是“网”(开放的网络结构、自由的多元协同、分布式的自组织体系)。因此,要真正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还必须从强化大众数字素养的普遍落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平台功能的优化提升、数字惠企服务的便捷暖心、数字产业生态的开放共赢等更多细分措施入手,不断形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