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越飞:“一代半”的守正创新接班路

首页    企业 ● 人物    封面故事    耿越飞:“一代半”的守正创新接班路
创建时间:2025-01-13 15:06

文/王瀚慧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走到了“交接班”的路口,越来越多年轻一代走到台前,成为备受瞩目的“掌门人”。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耿越飞就是其中的一位。

1979年出生,1999年即参加工作的耿越飞,在企业发展各个节点上辅佐父亲,完整参与了好医生集团创业与发展的历程。他更愿意形容自己是“一代半”——并不是从零开始打造事业的“创一代”,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创二代”,而是既继承了父辈艰苦创业精神,也要注入新一代创新战略思维的承上启下者。

2016年,耿越飞放下在外的工作,毅然回到位于四川成都的好医生集团。起初,为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并积累实践经验,父亲耿福能让他执掌一个销售部历练。在岗位上,耿越飞以优秀的业绩证明了自己,因此升任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并担任好医生集团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主管营销工作。

好医生攀西药业位于西昌市,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业,拥有拳头产品康复新液,也是好医生集团历史最悠久的子公司之一。在这里,耿越飞不仅着力推进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注重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积极推动医药制造与高科技结合。通过他的努力,公司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21年,耿越飞开始担任整个集团的总经理,至今已经三年。这三年间,好医生集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是通过智能工业、科研创新、互联网医疗“三轮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就像开着飞机修飞机。”耿越飞这样形容执掌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的心得,既要让飞机平稳地在空中飞行、不能停顿,又要让飞机尽量开得比以前的速度更快一点、再快一点。他深知,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过程。

 

“新商业销售”

2017年,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医药市场,局势错综复杂,医药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医药商业模式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许多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在这一变革洪流中黯然退场。

当耿越飞重返好医生集团的怀抱时,迎接他的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尽管好医生擅长的直供货营销模式依旧势头强劲,但变革的雷声已在细微的创新火花中悄然酝酿。彼时,好医生云医疗互联网服务平台初创,云诊所、云检测、云影像等板块相继布局,后来崛起的“药约約”控销药品直卖网也进入了酝酿、筹备阶段。

要在链接医药公司的“商业销售线”上发力,无论是在时代背景下,还是在好医生的主流营销渠道上,似乎都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耿越飞却另辟蹊径,带领几十名员工组建商销事业部,为巩固并拓展好医生的销售“基本盘”练好内功。

医药公司作为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商,曾是国内巨大医药市场独占鳌头的力量。但近年来,受到渠道扁平化浪潮与新生渠道力量的冲击,有些传统商业公司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它们的市场不知不觉中被新兴线上销售渠道瓜分。耿越飞从中既看到了风险,也看到了机会。

医药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体,能够直观影响药品的铺货量,助力目标品牌商品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能够承担产品的备货、物流配送、日常沟通以及产品售后的迅速支援,提供高效的服务体系与更高的服务质量;此外,通过医药公司进行市场推广,相比品牌商直供,能够节省更多资金,具有更高的效率与成本优势。

医药公司不能丢!耿越飞果断决定,回归到商业服务系统的建设。

好医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耿福能曾讲述过这样一段经历。30多年前,他在田间考察后匆匆赶往一场商务会面,途中偶遇一位擦鞋的小伙子。这位小伙子用鞋刷、牙刷、布,甚至自己的手,一丝不苟地将他的皮鞋擦得锃光发亮。

耿福能深受触动,从中领悟到服务的真谛,那就是“毕恭毕敬,心悦诚服”。自那以后,他将服务精神深深烙印在好医生集团的灵魂之中,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好医生客户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与社会创造价值。

在集团的发展中,耿越飞坚信,医药销售的本质其实就是做服务。客户找到了,才能为客户提供服务,他创立的商销事业部的服务模式的两大驱动,就是精准寻找客户、高效服务客户,借此在医药营销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实现强势突围。

作为一个在市场上“姗姗来迟”的小团队,好医生商销事业部“逆势而上”,狠抓客户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两个团队”建设,依托学术支撑,通过和商业公司一起“大练兵”,共同为终端客户提供医药销售服务。这种具有好医生特色的“商业销售线”,被称为“新商业销售”。

因此,商销事业部发展迅猛,从最开始蹒跚起步的小团队,到大区、准大区、省区系统完备的成熟事业部;从初期屈指可数几个省会城市的营销“先遣队”,到全国各省大中小城市、县域遍地开花;在疫情期间,更是坚定不移地举起了好医生“商业销售线”的大旗,填补了集团营销系统的一大空白。

“商销事业部是在国家医药改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异军突起的一支新型商业销售队伍。”耿越飞说,“它理所应当要与互联网共舞,但它的创新并非是改变自身系统,而是保证这个系统在奋力进击的同时,还能葆有强大的生命力。”

区别于传统商业销售,“新商业销售”要“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而且要在脱胎于传统模式的系统内挖掘创新潜能。从1200万元的销售额到突破1个亿的里程碑,再到3个亿的销售额新目标,好医生商销事业部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

好医生集团成立神农-阿波罗药物研发中心。

 

大山深处的“灯塔工厂”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这里群山绵延不绝,高原、深谷与河流相互交错。不了解凉山的人,经常为其贴上“落后”“闭塞”的标签。但是,在凉山首府西昌市,好医生集团全资子公司——好医生攀西药业却致力于“智改数转”,为更好推动传统中药走向世界打造“灯塔工厂”。

好医生集团的拳头产品康复新液,是由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多年来,好医生集团深入进行美洲大蠊的研发,在好医生攀西药业创新建设的车间里,目前养殖着超过70亿只作为生物原料的美洲大蠊,而随着新工厂的投运,这个数字还将翻番,达到150亿只。

通过规模化的智能养殖,温度、湿度、细菌数量等都被精确控制,在安全性、稳定性、产量等多维度都得到充分保障的原料,经过提取、过滤、浓缩、精制、罐装等一系列流程后,成为最终走向市场的药品。在智能工厂里,整套流程都通过分散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极大程度降低了人工干预流程对于药品产生的不确定性,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8%。

2019年,耿越飞投资8亿元,在西昌投资建设了好医生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引入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促进传统中成药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好医生集团迈步进入中医药产业科技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好医生生物原料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包含生物原料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数字智能化康复新液生产车间、抗感颗粒车间、片剂和胶囊剂制剂车间等,通过数字化智能控制平台、系统集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传统中成药产品品质 (均一性、稳定性等) 的全面提升。

“智改数转”带来的变革效果显著。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文建国介绍,“通过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打造,企业节约了20%以上的能源,生产效率提高了18%,质量偏差下降了20%以上。”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控制系统有452台套设备,有25条提取生产线,关键控制点位达到了6700个,所有的管道加在一起达到120千米。

目前“数字化智能工厂”已投入试生产,工厂引进了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供应商制造控制体系,以工业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为核心,搭建了生产执行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能源双碳管理系统、包装线效率分析系统等数字化智能控制平台,实现了生产效率的飞跃提升、产品品质的稳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数字化智能工厂从产能的设计方面是老厂区的5倍,通过认证达产以后,项目投产后,将达到年生产康复新液2万吨、抗感颗粒3000吨、片剂和胶囊剂500吨的产能规模。整个工厂全部达产后,将达到新增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的产业规模。

2019年,耿越飞在西昌市成凉工业园区主持建设了集仓储、自动分拣、信息追溯功能于一体的17000余平方米的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该中心以药品及医疗器械仓储业务为主,能为药械提供先进的常温、阴凉、冷链储存环境。现已是攀西地区一流的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企业,成为凉山州本级、西昌市和凉山州多个县市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耿越飞表示,高质量发展为中药制造的跨越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推动中药制造业从半自动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有利于生产出精品中药,让群众受益。

在不新增使用土地的情况下,好医生集团正在设计新建一个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滴眼剂生产车间,年产量超过2.5亿支。生产线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设备,完全符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和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的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产品将同步在中国、美国和欧盟申报注册,并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

好医生攀西药业智能化数字工厂

 

现代科技淬炼精品中药

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过程中,耿福能曾经深感中药走出去的难度与重要性,为此,提出了“中医药四问”:中医药有没有效?有效,是什么在起效?怎么起效的?起效的过程是怎样的?

要回答这“四问”,就涉及中医药的现代科技研发。好医生人将回答“四问”作为使命,在“中药四问”的指导下,好医生集团科研创新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例如康复新液的原料美洲大蠊。早在 《神农本草经》 中,就已有蜚蠊的记载,用途为“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咽喉痹”。李时珍也将蜚蠊收载在 《本草纲目》 第41卷的虫部。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药中,也常出现蜚蠊入药。一只“小强”(大蠊),能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好医生集团坚持弄清美洲大蠊中的起效成分和起效过程,通过持续科研投入,仅仅从一只美洲大蠊中就发现了10万条以上的多肽、3万多个小分子化合物,并建成了多肽化合物库。以此为基础,发现了治疗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创面及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物质,启动了以上研发管线。

2016年,好医生集团和四川大学共同发布了药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揭示全球首个药用昆虫的基因组图谱,是国内首次在昆虫类药品中使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助力中药制剂产品的疗效提升和产品的标准化。

近年来,好医生集团联合建立的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李保界课题组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致病因素,发现了中药康复新液中的活性肽具有激活胃干细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力,相关成果发布于 《尖端科学》 (Advanced Science)。

得益于对美洲大蠊的科技解码,2021年,以美洲大蠊为原料的好医生康复新液获得了在加拿大的上市注册许可;2023年,好医生康复新液获得在加拿大上市的全链法定资质,这是好医生集团在创面修复领域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好医生集团还在中药材附子中发现了治疗慢性心衰有较好疗效的单体化合物;以美洲大蠊为原料研发的抗放射性口炎的中药一类新药,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来源于康复新液 (主要原料为美洲大蠊),治疗慢性创面 (如糖尿病足) 的GD-N1801项目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填补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疾病药物治疗方面的空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GD-N2203项目临床试验申请已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决定企业的命运。”耿越飞这样说。好医生攀西药业目前拥有员工468人,在站博士后4名,博士8人,硕士20余人;国家杰青1名,四川省人才计划专家2人,拥有正高职称人才4人,副高职称人才7人。员工马秀英博士入选2016年四川省“千人计划”。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基于生物技术的中药资源和质控新方法及运用”项目组立足于四川中药道地药材,针对中药资源利用和质量控制相关难点等问题,运用生物技术,围绕“中药基因资源挖掘、中药材活性成分富集、分子标记技术的近缘动物药鉴定、临床药效指向的活性成分发现、内外源污染物的快速检测”等方面开展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领域研究。

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之一,耿越飞带领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参与项目中金银花、附子、雪上一枝蒿、西红花、一枝黄花、大黄、木香、川续断等中药材品种的种植及炮制工艺研究,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利用本项目多项关键技术,对中药材进行高品质种植及炮制加工,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通过种植这些中药材,带动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增收致富,稳定走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好医生集团子公司贵州云峰药业有限公司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同时也是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今年4月,云峰药业的抗过敏盐酸氮斯汀大品种培育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与示范正式启动,进入实施阶段。

智能化生产企业云南圣科药业是好医生集团旗下14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工厂之一,是国内首个民族药数字化生产车间。云南圣科药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德国精工建造的全智能化中药车间,采用智能管理环境性能数据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依靠国际领先的西门子集成信息系统,构建了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智能化的核心要素,建有智能化提取生产线数十条。现有丹莪妇康煎膏、骨痛灵酊、三七龙血竭胶囊、余麦口咽合剂等18个中成药品种,其中全国独家品种7个,特色民族药品种9个,拥有有效专利19项,申请注册商标20余件。企业专业化程度、精细化程度、创新能力、技术硬实力等综合实力都很高,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南省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是好医生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

韩国生物医疗企业团到访好医生集团。

 

家门口的“小三甲”

一家中药企业为何涉足互联网医疗?好医生云医疗的工作开展得如何?从一名13岁白血病患儿的就医经历可以管窥。

13岁的杨姓男童反复发热、口腔溃疡伴头晕数月,来到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某村卫生室就诊。查体显示:患儿精神差,贫血貌,扁桃体充血肿大。血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好医生云医疗后台“危急值”监控中心预警,监控中心唐医生第一时间和基层医生电话沟通,了解患儿症状体征,结合检验结果分析:高度怀疑血液系统疾病风险,不排除白血病可能,建议立即转三甲医院完善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基层医生立即按照好医生云医疗中心建议,与患儿家属沟通,转至华西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急性白血病”。此举避免了基层漏诊,使得白血病患儿可以早诊断、早治疗。

好医生云医疗成立于2016年,旨在助力国家分级诊疗计划的落地,强化基层医疗体系,以好医生互联网医院为依托,帮助基层诊所建立“四科室一特色”(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药剂科,特色疗法),提高诊疗水平。

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基层诊所诊疗不能停留在“老三样”(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随着医疗器械的小型化、携带便利化,在基层诊所开展血液检查、超声影像等检查成为可能,依托包括专业冷链物流在内的特种货物物流及互联网平台,实体样本和电子报告可以快速便捷传递。

耿越飞曾多次坚定地表示,“我希望能够让那些,哪怕是在最偏远地区的诊所,能变成一个个‘小三甲’,让那里的患者少花钱、看好病,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们好医生云医疗的使命。”但,为什么要打造“小三甲”,为什么要打造“五四一五”工程?为什么要帮助基层诊所向慢病以及疑难杂症方向转型?

为什么只有好医生集团能够做这件事?耿越飞说,在多年扎根第三终端市场的过程中,好医生在基层医疗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服务的终端诊所相当广泛,而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医生希望助力分级诊疗,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好医生云医疗总经理苏亚洲介绍,好医生云医疗集聚了具有资历和大量经验的医生 (如高年资的检验科医生等),可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医学建议。通过好医生云医疗网络,将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与基层诊所连接起来,帮助基层诊所以较低的成本建立检验科,打通影像科与病理科,并独家提供专业医学延伸服务,包括检验结果AI危急值管理、诊断指导、专家在线咨询等,丰富了基层医生的诊断“工具箱”。

目前,加入好医生云医疗服务网络的基层医疗机构已超过40万家,覆盖3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上千个区县。尽管前途漫漫,但耿越飞始终认为,服务基层是在做正确的事。“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既能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改善,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这对于企业开拓市场和担当社会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说。

好医生云医疗将基层诊所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连接起来。

 

以产品创新破局集采

如果以2018年11月“4+7”带量采购试点方案出炉算起,全国药品集采工作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我国已累计开展九批十轮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个品种。集采已经深刻改变了医药企业的生存模式。

在当下微妙而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耿越飞把“创新求变”“以新提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7月,耿越飞组建了市场准入部,积极顺应国家政策趋势,开启专业团队的专项集采工作。

2021年,市场准入部带着好医生核心品种康复新液参与了湖北联盟第一批中成药集采试点,由于好医生中选产品的剂型规格齐全、质优价廉,不负众望,以中标产品的身份出现在集采中选结果中。

对好医生集团来说,集采并不是结束,而是好医生康复新液进入下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始。供应全国医疗机构,患者药费负担进一步减轻,中成药集采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企业的主要产品大幅降价,在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创新,不仅是为了发展,更是为了生存。作为医药企业,推出新品,“上新”提质,无疑是创新求变的重要目标之一。只靠一个传统的产品不断博取高利润,既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耿越飞将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他常说,企业的每一个发展方向都要靠产品来落地。

在产品战略下,好医生集团产品线扩充成果丰硕。2023年引进53个品种,其中,“独家剂型”产品2个,目前集团持有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 已经超过340张,丰富的产品管线为市场销售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一年引进53张MAH,在许多同行看来,这太过“疯狂”。其实,好医生集团30多年来的发展,在四川、云南、贵州、辽宁、山西5省具备了强有力的生产资质,集团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第一、第二、第三终端全覆盖的销售布局,同时拥有销售能力超强且战斗力相当庞大的销售团队。

生产与销售相辅相成,丰富的产品管线,是市场营销强劲的后驱力,市场营销的实力又为生产企业注入了生产根基。

以上提到的53张MAH中,有43张丸剂MAH是为沈阳清宫制药引进的。也就是说目前沈阳清宫持有69张丸剂MAH,成为国内丸剂“产品最多、品类最全”的制药企业。如果说,一切创新植根于他们对传统经典国药的守正,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在为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夯实根基。

耿越飞表示,为集团快速导入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他们的历史使命。“上新”不仅要提速,保证质量同样是重要一环。除合作引进MAH外,他们还立项了20+仿制药项目,同步完成了GD-GN2301项目改良型新药临床预试验。

2024年4月2日,好医生集团拿到国家药监局132号文件后四川省药监局首个批准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B),这意味着,好医生集团成为132号文件后,四川首家持有纯B证的药企,也因此未来合作引进的新产品,可以根据集团现有的7家实质生产企业的特点,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带去底气与活力,抑或说,让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能实现强上加强。

谈及未来,耿越飞说,他们将继续引进MAH,并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密切沟通。他们将立足境内外合作引进新产品,实现集团2024年的“以新提质”;此外,在新品研发上,他们还要进一步实现改良型新药申报“从0到1”的新突破。

好医生集团现代化生产线

 

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其核心在于产业的繁荣与振兴。无数实践证明,产业的兴旺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的粗放性和基础薄弱,即使拥有丰富资源,也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增长。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激活乡村产业的内在动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作为从大凉山走出的医药企业,自1996年起,好医生便结合自身经营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持续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大凉山这片热土,好医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依托集团产业优势,持续为布拖、昭觉、美姑、喜德等凉山9个县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种子、技术、市场等支持,加强对附子、大黄、川续断、赤芍等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村民通过种植药材致富增收。

进入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新阶段的重点工作。好医生集团继续发挥帮扶作用,以原凉山深度贫困县为主战场,以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为突破口,创新思路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建立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持续对口帮扶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扩大帮扶区域提升乡村振兴实效、建立加工基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优化帮扶模式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药材种植领域,传统的“农户+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农民个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接受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有限,以及标准推广困难。这些局限导致农民在市场行情波动时容易受损,同时产出的药材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好医生创新性地建立了“五位联动”机制,通过与村集体、农户的民主协商,形成“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有效提升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还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增收。

通过科技赋能,目前好医生已成功建成布拖附子、喜德木香、仪陇金银花等现代产业园区,以及多个位于产地的现代加工厂,形成了从中药材选种到种植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并持续在引进和培育良种、宣传培训科学种植技术、加大机械化耕种力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平台等方面发力。

好医生积极同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开展合作,定期对农户进行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收储技术、产地加工等培训,印发 《栽培技术规程》 《适时采挖收割药材》 等资料,为推进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好医生联合高校培育出的“凉附1号”通过了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品种认定,“凉附1号”是凉山州首个附子新品种,该品种的研发推广有利于打造布拖附子品牌,提高布拖附子的市场认可度,为凉山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截至目前,好医生集团在全国已发展附子中药材6万多亩,带动2万多户13.3万人增收。

此外,好医生还依托附子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运用现代科技理论诠释古籍记载附子“回阳救逆” 的功效,对附子的有效部位进行分离、鉴定、活性追踪及构效关系研究,从中获得了单一结构化合物GDN1702,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如今,凉山深处的“灯塔工厂”照亮了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智能与高效奏出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而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基层诊所,也在好医生云医疗的赋能下,成为更好守护百姓健康的“小三甲”。耿越飞以“一代半”的独特视角,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书写着属于好医生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