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五小变五大”,共绘城乡融合画卷
文|祝世峰
枣庄市峄城区“榴光溢彩”田慢游项目示范区
在枣庄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万企兴万村”的变革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带着资金、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与乡村携手并进,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实现“田、户、产、村、景”的资源整合,共同探索“五小变五大”乡村可持续发展新实践。
小田变大田,激活土地规模价值
枣庄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农民自主的方式,引导企业参与土地合并与整理工作,将零散、细碎的土地合并成连片、规模化的地块,引入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管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民们纷纷响应,他们放弃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将自家的小块田地整合起来,形成了连片的大片良田。这一变化,不仅让土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也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 土地的新生:从零散到规模
在峄城区古邵镇,土地整合的成效凸显。这里,不再是过去那幅单户耕作、成本高昂、收益微薄的画面,而是变成了一幅幅土地连片、机械轰鸣、丰收在望的壮丽图景。政府统筹全局,精心布局,通过地块整合改造,让一块块“巴掌田”“细碎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连片成片的“希望之田”。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打破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壁垒,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生态改造和土壤改良的双管齐下,让土地实现了从“小散乱”到“大规模”的华丽转身。
(二) 高标准的田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滕州市,这个被誉为粮食生产重镇的地方,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粮食安全”的深刻内涵。在国家玉米、小麦单产提升项目的引领下,滕州正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整区域土地整治、农田智慧改造、农机装备优化升级……一系列举措如同精密的齿轮,紧密咬合,共同推动着滕州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这里,“吨半粮”农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智慧农业的融入,更是让这片土地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了双提升。
(三) 智慧化的种植:农业4.0时代的领跑者
当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遇上农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滕州市界河马铃薯高标准繁育种植基地给出了答案。这里是农业4.0的生动实践,是智慧农业的创新示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从土壤检测到作物生长监测,从智能灌溉到病虫害预警,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马铃薯不再是简单的农作物,而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农民们通过参与马铃薯的智慧化种植和管理,不仅提高了收入水平,还学会了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正引领着更多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枣庄市山亭区龙潭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
小户变大户,构建乡村新型经营体系
在枣庄,一场关于经营模式的革新让传统农户焕发了新生。这是一场关于“小户变大户”的华丽蜕变,农户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享发展成果。传统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 小户携手,共创大户辉煌
曾几何时,农户们面临着经营规模小、资源分散、技术落后等重重困境,仿佛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海中艰难前行。但如今,这一切正悄然改变。通过组建龙潭家庭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带领农户们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合作之旅。土地在集中连片的规划下,有序流转,统一进行设施化改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应运而生。农户们不再孤单,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以分租分包的方式,自主经营,却又紧密相连,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协作经营的大户。
(二) 联农带农,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台儿庄马兰屯镇大力推进“梦享马兰”乡村振兴工程,政府引导、农户主体、企业参与、要素整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理念得到了生动实践。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农户携手共进,构建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了融资难、投资贵、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特别是“按揭农业”这一新模式的推出,更是让农户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按揭的方式,轻松拥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三) 激发活力,提升农户生产经营热情
而在山亭区月亮湾里豆香小镇,另一场乡村振兴的盛宴正在上演。这里,独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交相辉映,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改造升级更是让农户们信心倍增。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新农人队伍的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等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农户们的生产经营热情。他们纷纷加入到这场变革中来,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四) 完善体系,构建社会化服务网络
在市中区西王庄镇谭家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的开展让农户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新型农民大户等多方力量汇聚一堂,共同打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乡村。从耕种管收储售的全流程服务到产业链的贯通延伸,从农资供应到产品营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一切都让农户们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他们不再为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而烦恼,而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喜悦。
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山东春福盈豆制品有限责任 公司豆制品产业链
小众变大众,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实现
枣庄农业特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石榴、土豆等特产不再是小众的代名词,它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态价值与乡村振兴的硕果。品牌打造、产业延伸、数字赋能,走出了一条小众特产到大众消费的逆袭之路,实现了“小众变大众”的产业蜕变。
(一) 品牌之光,照亮乡野
枣庄石榴不仅仅是果园里的果实,更是撬动乡村经济的金钥匙。通过“1333”规划布局,从一粒种子的精心培育,到满园硕果的丰收景象,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枣庄石榴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不仅要种出好石榴,更要让这抹红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打造的不仅是石榴,更是一个品牌,一个能够代表地域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金字招牌”。枣庄正以石榴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二) 链条延伸,产业集群的崛起
如果说石榴是起点,那么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就是这场变革的加速器。与广药集团的强强联手,让石榴的价值被无限放大。从一颗石榴到一瓶饮品,从一瓶饮品到一系列健康产品,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探索石榴的无限可能。在枣庄,石榴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代名词。产业集群的形成,让石榴产业链更加完善,也让农民的口袋更加鼓胀。
(三) 数字赋能,电商铺就致富路
互联网的风,吹进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农村电商产业园,就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机遇。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我们让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直达消费者的餐桌。物流体系的完善,让农村不再是电商的盲区;直播基地的兴起,让农民也能成为网红主播。品牌强农战略的实施,更是让我们的农产品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文旅产业的融合,更是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石榴深加工产业链
小景变大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不再满足于零散的田园风光,而是致力于将每一片土地、每一处山水、每一条道路,都串联成一幅幅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这是一场关于乡村集中连片开发的壮举,是“小景变大景”的神奇之旅,目标是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典范!
(一) 设施升级,唤醒乡村新活力
从滕州市区“龙泉广场”,走向龙阳乡村“龙湖月色”,看到的是宽阔整洁的道路,感受到的是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这一切,都得益于“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从村村通公交到物流网点全覆盖,从地下水管到光伏发电,枣庄正在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让乡村焕发新生机。而乡愁唤醒工程更是为乡村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滕州市龙阳镇依托龙湖的自然风光和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国企民企融合形式,成功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龙湖泛舟、龙阳垂钓、采摘体验、乡村美食等,吸引游客前来参与。漫步在乡村的小径上,乡村记忆馆、科技馆、农耕园、采摘园等,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
(二) 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新引擎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滨湖镇以“微湖渔家”为示范,将教育、康养等高附加值产业与本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了“一条轴线、两个一产区、两个二产区、四个三产区”的发展格局。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出了一批种养加一体、农文旅融合和都市田园类项目。产业错位发展的思路更是让每个片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 环境整治,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生态的力量。周营镇以“印象白楼”为示范,实施了一系列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从河湖库水系联动工程到“山水林田大会战”,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农村河湖“清四乱”,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乡村的绿水青山。同时,枣庄市在全域推进农村减污降碳工作,推广科学施肥方式、改进畜禽饲养管理、推广绿色节能农机等举措正在逐步落地见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乡村蔚然成风。
枣庄市台儿庄区运丰良蔬产业示范园
小村变大村,编织城乡融合梦想
在枣庄,数字赋能下的乡村建设,将一个个孤立的“小村”编织成互联互通的“大村”,城乡融合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昔日“单打独斗”的小村们手挽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立走向互联,与城市携手并进,共赴“抱团发展”的盛宴,绘制出了一幅“数字赋能,乡村蝶变”的新画卷。
(一) 数字田野,绘就农业新画卷
走进薛城区沙沟镇的“寻梦十里湾”,一幅数字农业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石榴与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披上了数字化的外衣;智慧果园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变化,为每一颗果实量身定制生长方案。智能农机穿梭于田间地头,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更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数字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则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追溯到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吃得放心,买得安心。不仅如此,加工业和服务业也迎来了数字化改造的春天。智能分拣、清洗、切分设备的引入,让农产品加工更加高效精准;数字化营销体系的建立,则让农产品插上翅膀,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乡村旅游更是火热异常,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了从路线规划到民宿预订的一站式服务,让乡村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二) 服务平台,让幸福触手可及
在西岗镇,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乡村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大数据集成技术的应用,让户籍人口信息、商户经营信息等一目了然,实现了“一图全揽、一键直达”的便捷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养老服务的下沉,更是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服务待遇,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城市福利,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数字化平台如同桥梁,连接起城乡的每一个细胞,让优质资源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三) 智慧治理,点亮乡村新未来
常庄街道的数字化治理,更是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智慧之魂。通过综合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应急、安全、环保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了“一图感知全貌、一键完成决策分析”的高效治理模式。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并重,乡风文明行动如火如荼,美丽庭院、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线。更有村超、村晚等文体活动,让乡村的夜晚不再寂静,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文化的芬芳。
在枣庄这片热土上,“万企兴万村”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着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低碳生活,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枣庄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曹原源)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