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稳健发展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稳健发展
创建时间:2024-11-22 14:19

文|刘宏达 肖一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对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企业家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弘扬以“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为内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将引领着新质生产力的稳健发展。

 

以家国情怀涵育新时代企业家的初心使命,巩固经济良好运行支撑点,保障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表明精神的生成受到物质基础如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家精神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界与管理学界提出,其核心词分别为创新、风险和套利,本质上是追逐利润,这是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中国企业家精神与西方企业家精神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性,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历史境遇紧密相关。近代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兴起,在内忧外患、民族存亡之际,无数爱国企业家们奔走呐喊、呕心沥血,将自己拳拳爱国之情倾注于实业报国的行动中,为中国抵御外来侵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家们下海创立品牌、潜心经营,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教育、扶贫、抗震救灾等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

进入新时代,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一轮轮的经济打压和技术封锁、世界经济发展颓靡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企业家们胸怀大局、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以更先进的理念、更精尖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巩固物质生产基础,引领时代奋进向上风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定运行。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对企业家们过去奋斗经验的总结,更是带领中国企业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更多物质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创新卓越锻造新时代企业家的思想内核,锁定产业优化升级发力点,加快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效

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决定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实践导向。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彼时,率先进行技术革命的国家对外进行土地扩张和资源掠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

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条件艰苦、国际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我国实现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弯道超车,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跻身大国行列。历史经验表明,伟大的科技创新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决定国家未来命运,每一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跃升。我国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受益者,更应该是贡献者、推动者。

进入工业4.0时代,中国共产党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画卷,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破局关键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主动地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将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新结合,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稳健发展需要中国企业家和企业领袖们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应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一旦遇到风险与挑战,应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带头示范作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带领全体员工接受各种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以责任担当彰显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特质,瞄准市场需求变化突破点,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升

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基调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调在立的基础上对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等方面及时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措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企业家是企业的掌舵人,统筹企业改革、结构调整、要素配置等总体环节,需要将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去考量,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

其一,要研究市场、审时度势,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但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与“市”俱进,要瞄准需求侧,以新质生产力优化自身供给,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全要素创新,向市场投放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使需求和供给在动态发展中实现新的平衡。

其二,要助稳经济、遵纪守法,法律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法律技术层面因一定的滞后性可能存在争议地带,在财务管理、劳动人事、契约合同、知识产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法律风险,企业家要自觉提升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依法治企、守法经营,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规则,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其三,要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劳有所得、实现理想,前提是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企业是劳动力聘用的主体,也是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的关键力量,要主动促进与人社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拓宽就业空间,为各类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四,要关爱员工、留住人才,必须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深刻规律,在技能提升、健康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着力解决企业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将更多的实惠与福利带给企业职工,切实增强企业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刘宏达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一轩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