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建时间:2024-08-05 12:22

文|叶日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业态,“新”体现在“新业态、新技术、新要素、新范式”,“质”则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生产力跃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让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创新作为其核心要素,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涵盖产业、市场、管理、制度乃至文化等多维度的全面革新。

 

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的硬核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体现与核心,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置于战略高度。这不仅涉及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还包括对既有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以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升决策效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民营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例如,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新兴技术领域的创业活动活跃,一批高科技民企快速崛起,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生力军。

近年来,伴随我国在智能芯片、量子加密、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卫星导航、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基础研发与应用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动力。如江苏省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实施多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通过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阵,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省域范例。这充分表明,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必须发挥科技引领的重要作用,激发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提高科技创新组织效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产业创新:重构价值链与业态融合

产业创新强调的是对传统产业模式的颠覆与重构,通过跨界融合,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和价值网络。如“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促使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方式。同时,绿色产业的兴起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民营企业应主动向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转型。

研究表明,硅谷的成功缘于形成了一个包含多种异质性组织和多条价值链的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区域与行业边界,构建多层次、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

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市场定位,是民营经济成功的基础。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识别目标客户群体,了解竞争对手,以此为基础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具备灵活调整业务方向的能力,抓住新兴市场机遇,如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

 

市场创新:开拓新蓝海与消费升级

市场创新意味着发现并满足消费者未被充分挖掘的需求,或是通过创新营销手段打开新市场。围绕新技术、新媒体、新需求,重新构建企业和消费者的链接关系与消费方式,从以商品和企业为主导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为民营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社交电商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也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潜力。民营企业通过跨界融合,打破传统行业界限,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链条,如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直播带货则重塑了商品销售模式,这些都展示了模式创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市场细分,小红书等社交电商平台通过内容营销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创造了全新的购物体验。运用新营销模式,新产品和新品牌能快速打开市场,俘获一批粉丝,形成品牌认知,前有手机界的小米,后有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对老品牌汽车形成了极大冲击。老品牌如果没有新营销思维,将会进一步老化,反之则能老树开新花,例如陶陶居、百雀羚、鸿星尔克等本土品牌。此外,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为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渠道,TikTok、SHEIN等国内企业的成功出海战略就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管理创新:提升组织效能与风险防控

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稳健运营的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需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组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这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控、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企业应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实行项目制、矩阵式管理等模式,增强跨部门协作,适应市场快速变化。

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如ERP系统、CRM系统等,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确保企业能在不确定性中稳健前行。

优秀的团队是民营企业成长的根基。企业需要构建一支多元化、高技能、富有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团队。不仅要在招聘时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还应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企业文化适应性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良好的团队氛围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够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创新:充实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营企业进行企业制度创新,通过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升管理效率,激发内部活力,从而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包括:

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关系,推进股份制改造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包容、创新、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鼓励开放沟通,倡导正向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合规与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法律、财务、市场等多方面风险,确保企业稳健运行。

国际化经营:对于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探索国际化道路,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构建人才高地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它们以不同方式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产生了一大批顶尖科技创新成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构建人才高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人才的吸引、培养、保留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明确人才战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明确所需人才类型、层次和数量,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人才战略规划。

优化薪酬福利:提供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包括基本薪资、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确保能够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主动出击,通过校园招聘、行业招聘会、专业猎头服务以及国际人才引进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注重人才培养与晋升: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提供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学习新技能,支持内部晋升,增加员工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

营造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被认可,增强归属感。

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实施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将绩效与奖励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完善人才保留政策:除了物质激励,还应关注非物质激励,如灵活的工作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康关怀计划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度。

构建人才生态系统: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人才提供实习、实践和研发平台,同时吸引高端人才参与企业项目。

利用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对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资助、人才公寓等。

持续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收集员工反馈,及时调整人才管理策略,保持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民营企业发展构建良好法治环境是保障民营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政府应当明确国企与民企的平等地位,确保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招投标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打击侵犯民企产权的行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清理一切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打破行业垄断,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化等,并建立政企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加强司法保护,确保合同执行,及时公正解决商业纠纷,提高司法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企业家的安全感和信心;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分配,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支持,尤其是加大对创新型、高新技术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如浙江率先构建了一、二、三级公平竞争指数指标体系,共57项量化指标,涵盖市场、政府及社会三个层面。其中,市场端,要求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公平竞争;政府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禁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文件;社会端,作为市场的消费者,对公平竞争环境、政策、监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应积极传播正面信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尊重企业家精神、肯定民企贡献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对民企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消除对民企的偏见和误解。

民营企业自身也应诚信经营,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与其他企业、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行业协会和商会应积极发挥作用,代表民营企业利益,向上反映问题,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鼓励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合作平台,促进民企与国企、外企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ESG实践

ESG 即环境 (Environmental)、社会 (Social) 和治理 (Governance) 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SG 指标分别从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角度,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和长期战略中,应当融入对环境影响减缓、社会责任履行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考量。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ESG实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和培训、建立评价体系等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提升ESG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些实践不仅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社会整体向更加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民企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实施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选择环保材料,推动供应商遵守环境标准,共同减少整个产业链的环境足迹;参与或发起生态保护项目,如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

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提供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禁止强制劳动和歧视,促进性别平等,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和沟通机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诚实守信,保护消费者隐私,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支持社区发展项目,如教育、医疗、灾害援助等,提升社区福祉。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提高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包括财务透明、信息披露等,防止腐败和不当行为;平衡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包括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及公司治理风险,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民营经济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高效释放,必须从多维度推进创新,既要强化自身的内功修炼,也要依托外部环境的优化与支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是核心,产业、市场、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是支撑,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新质生产力将继续深度融入民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民营企业应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继续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在新发展阶段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总之,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让其在新时代的天空中翱翔得更高、更远。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征途上,唯有不断创新,持续奋斗,方能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