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人才为民企高质量发展赋能
高凤林(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首批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践行党的优良传统,追求工匠精神
为什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下简称“三个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于“三个精神”的理解,我认为要抓住核心。“劳模精神”的最后一句是甘于奉献,“劳动精神”的最后一句是诚实劳动,“工匠精神”的最后一句是追求卓越。全身心投入最大努力,做最好的个人,我们的国家也将会发展成最好的国家。这些精神虽然是独立的,但放在一起又有逻辑联系,揭示着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敢于奉献的思想、诚实劳动的过程、追求卓越的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时刻、新的努力、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新的价值实现,督促我们、鞭策我们、激励我们实时学习、实时把握、实时推进,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要以归零的心态,把一切问题解决在研究、生产的过程中,不带任何问题地交付。要以高标准、高要求去把握、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好的发展经验,未来还得靠干。只有干才能有发展,才能有推进,才能实现振兴目标。
怎样站在新时代重新诠释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高质量发展精神,“工”字,上面一横为天,底下一横为地,中间代表人,顶天立地为工。民族的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自信,中华民族每个人坚信自己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才有支撑。怎样站在新时代理解“匠”?“斤”代表工具锋利的刃,在这里代表先进科技、方法、工艺、设备等等。所以“匠”通俗来讲,就是琢磨出性能优异的好产品的门道,而这个门道决定国与国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工匠精神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把握、践行、推进和落实工匠精神?需要在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层面持续专注、开拓进取,目标导向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团队建设层面推陈出新、薪火相传,伟大理想层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国不能空喊口号,要爱岗位、爱劳动、爱学习、爱社会、爱人民、爱家庭、爱自己。我对挚爱的解释是,真情奉献至广大而无极。全身心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人生最好的梦想,就是爱自己、尊重自己、敬畏自己,热爱自己也是爱国的体现和表达。
怎样诠释爱国思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通过艰苦学习和努力,要干得好。第二,发挥人民的力量。历史从来不是少数几个英雄创造的,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推动力。所以人人做事都要有目标、有过程、会把握、有纪律,按照既定目标前进。第三,培养高层次工匠人才,要明确各个岗位的概念和过程。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依靠全民族创新,需要大创新、小创新、微创新,但是要实现有价值的创新,必须在理论、实践下推出高端解决方案。大国工匠要在制造大国和世界前沿对标、处在同一水平或者领先水平。第四,建设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职工队伍,培育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在关键时候攻坚克难,在国家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敢担当、讲奉献,是衡量一个人完不完备的标准。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担当一分就前进一步,奉献一分就发展一步。
要从平凡变成超凡。我们有技术和创新推动发展,这是技能;我们有知识科学指导实践,这是技能;我们有时间效率追赶发达国家,也是技能。同样的事,我们要与人家看齐,或者比人家快才能超越。在国家建设的征程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都要号召职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创造,取得的成果就会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
周刚(山东省滕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技以载道、匠心筑梦,以工匠精神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湛的技艺是工匠的立足之本。以鲁班为代表的鲁班文化经过2500年的传承和发展,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早已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而言,需要从鲁班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增长力量。
第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民间,特别在滕州,反映鲁班刻苦好学、持之以恒的传说故事流传盛广。最为出名是鲁班学艺的典故,被列入小学语文教材,发挥了鲁班文化教育的价值。鲁班虚心拜师、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各个时代拜师学艺的榜样,至今影响着我们,也一直影响着这个时代。
第二,精益求精的精神。古代房屋上梁有许多讲究,鲁班有严格的标准,他注重细节,保证梁与梁之间拼得严严实实,不露丁点缝隙,榆木大梁浑然一体。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颁发的建筑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成为建筑业之林的至上象征。
第三,创新创造精神。鲁班创新主要体现在“质”与“巧”上,例如鲁班锁的结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是中国古代建筑业首创的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的起源。鲁班锁作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山东乃至国家的名片,被用作传统文化特色外交礼物。
第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新质生产力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求注重可持续发展,即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式,确保生产力的可持续性,为未来发展保留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力资本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大国工匠培养,进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要实现更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自立自强,积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潜力,用新发展理念破局成势,激发民营经济的强大发展动能。因此,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形势使然,更是时代必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民营企业已经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数字不仅凸显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贡献,更彰显了它们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作为。民营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者,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应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重重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加之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际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优势,正成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技术突破,不断创造新经济、新业态,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提升了生产要素的品质,还催生了新型生产组织形态,推动了各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关键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而新质生产力正是以这些创新为基础,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这种新的生产力形态,不仅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下民营经济竞争力的目标导向,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引擎。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塑造新优势。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浪潮,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以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作为面向未来、考虑长远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转换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帮助民营经济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塑造新优势。这种新优势的形成,将使民营经济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措施,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并把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型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大国工匠,就是指既具备高技术技能,又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匠除了指传统工匠外,凡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在设计、制造、维护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均可称其为工匠,特别是指那些在专业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创新创造、掌握一手“绝活”的技术人员。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生命态度,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大国工匠不仅是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智能制造强国所不可或缺的,也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
工匠人才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面对先发优势国家的精准封锁,我们唯有依托勇于创新的能工巧匠,才能更好造就大国博弈的砝码利器。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唯有坚守勇毅笃行的奋斗底色,才能更好诠释家国情怀的深刻意蕴。面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唯有秉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更好谱写“强国有我”的时代华章。我们坚信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常怀工匠之心,发扬工匠精神,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劲,必能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金波(湖州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第十届理事会监事长):
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新质生产工具、在前沿技术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制度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不仅不会弱化,而且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赋能的。
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外部市场态势的转变及企业自身的演进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也正经历着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民营经济原来主要依靠减税让利、资源优势、政策优惠等实现发展的要素推动型发展模式,正逐步转换到主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制度保障等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模式。而这种在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所创造的具有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形态,即“新质生产力”。
理解新质生产力,其核心要义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第三,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的提升:这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能。第四,可持续发展:这是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我们要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保持强大发展动能,必须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赋能。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创造新经济、新业态,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塑造新优势。新质生产力需要转换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这有助于帮助民营经济在国内、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塑造新优势,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引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端研发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新技术、前沿技术转化发展注入人才动力。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快速壮大、素质大幅提升,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技岗不匹配等问题。
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制度环境,多方发力,多渠道协同。无疑,职业教育承担着制度化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未来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为此,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无穷动能。
第一,在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通过职业教育,人们接受大国工匠精神的洗礼,更可以系统获取专业知识和高水平技术技能的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第二,在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撑方面,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应用型科研任务,不仅要求推进科技创新,而且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成果的转化率,为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也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知识传递与产业应用方面,职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应用者。通过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职业教育机构将先进的科技知识传递给社会,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从而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方面,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各行业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支持。
我们要努力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转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以工匠精神培育人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因此,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主要意味着身体操作,那么对于高新科技而言,智力与知识就成为重要因素。为此,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以此为引导,迅速更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和内容,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匠精神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支撑,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直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我们需要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策略,既吸引人才,也留得住人才,不断增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要健全人才评价管理机制,根据人才的不同领域和职业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确保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不断厚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社会土壤,营造技能宝贵、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为新质生产力汇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付胜龙(全联房地产商会会长、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的解释就是责任、担当、创新、坚守。为什么是“责任”?因为企业家要创造社会价值,必须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才能看得见老百姓的需求,看得见企业的需求。“担当”是指敢于承担风险。做企业,收益在后面,但是资本投资有巨大的风险,担当就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观。“创新”指的是当大家都看到了行业的机会,企业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任何事情都是波澜起伏的,企业的发展是波澜起伏的,国家的发展也是波澜起伏的,我们既要有高增长的乐观进取,更需要有在下行时的“坚守”。
我曾经把企业家比喻为办企业的工匠,企业家精神跟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叠的。怎么理解执着、专注?“专”,就是要持续专注一行,做事要有“执念”。“精”,就是要从精出发,精心、精益、精制,用精心的态度打造精致的产品。“一丝不苟”可以理解为“敬”,要敬天、地、人心,得把顾客看得非常重,用技术创造最高的价值。还要“追求卓越”,创新过程,既要有做人的创新、价值观的创新,更要有工艺上的创新,还要有精神传承的创新。中华文明有几千年历史,但是真正产生文明颠覆的就是我们这代,现在我们面临再一次大颠覆,就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是生产力,量子管理是生产关系。信息文明颠覆工业文明,这种颠覆远远比工业文明颠覆农业文明更大。
所以,企业、政府、学校,都在面临数字化的转型,国家也花了大量精力促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最本质特征就是重构,怎样构建商业模式,怎么构建组织,怎么构建管理,怎么构建用工,是很重要的事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品质人才团队,我认为,本质就是环境、质量、仪器,最核心就是人才。为什么这么强调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在世界这个大平台上,把每个人培养成大国工匠,就能为世界服务。、
- 圆桌会议
宗曦华(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发挥工匠“五力”,打造电力产业高地
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电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发电总量达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是发电大国,但是从整个电网结构来看,依然存在资源不平衡的困境,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大型城市,在电力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瓶颈。在大型城区,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提高电压等级来提升电能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超导电缆这样的新兴技术,在输送大容量电力的同时,降低电压等级、减少通道建设成本及空间需求。
大国工匠要具有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和传承力这“工匠五力”。
“引领力”是能够走在前面的能力。我们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技术攻关,将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实践力”就是把想法转化为行动,趟过前人未走过的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汗水和激情,一点一点破解国外的相关技术壁垒。“创新力”就是价值再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上海宝钢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基础之上,我们研发出世界上最长的超导电缆,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导电缆双接头技术的团队。“攻关力”指直面难题,并且给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回顾过去20年,我们面对科技难关,刻苦攻坚。2021年12月,世界上首条用于中心城区供电的公里级超导电缆在上海投运,至今已经为4.9万用户持续稳定运行超过1000个日日夜夜,使得超导这项足以改变未来的核心科技在电网应用领域揭开了神秘面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攻关方向。作为新一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做好超导电力应用的传承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带领团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导电力产业高地。
王鲜艳(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部长):
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赋能老百姓安全出行
作为制造领域的一名科研人员,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倍感信心,这进一步坚定我们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我工作中,让我感触最深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一款产品——商用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刚开始,这项技术牢牢掌握在国外手里,被“卡脖子”,这套产品卖到2万元的天价,后来经过我们团队的多年研究,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这款产品上市以后,价格降低到500-600元/套,销售额一直保持行业第一。技术创新对国家和行业来讲有着“突破卡脖子”的战略意义。对我们公司来说,这样的研究具有抢占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实际意义;对老百姓而言,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让出行更加美好。
这件事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新能源汽车,面向智能网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作为一名新的培育对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将持续发挥工匠作用,扎根一线,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赋能老百姓安全出行。
彭国禄(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常务会长,中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融合各行业工匠人才优势,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要为传统行业插上科技创新翅膀,智能化要带动传统行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融合了全国方方面面基础设施行业的人才。我们将发挥各行各业的优势,发挥各个企业家的作用,带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党建方面,目前中大控股集团拥有300多名党员,我们始终让企业的党建强,始终发挥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员工发展价值观统一到企业发展价值观上来,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用到企业管理上来,是很有价值的。
在企业家精神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全国工商联号召下,我们为江西南昌红十字会捐赠现金1200万元,迄今为止捐款约6500万元。现在,国家提倡秀美乡村建设,我们公司也争当先锋。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利用人才带动企业发展,我们还在继续努力。
周宏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三融三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怎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三融三性”。办好职业教育,就要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职教办职教,突破学校作为单一育人主体的局限性,政校行企联动育人。第一点是校地融通,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我们积极融入温州大都市区和产业集聚区,开创了一校五区的分布式办学新格局。第二点是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培养的协同性。着力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共同体,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第三点是科教融汇,增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让高水平科研成果融入实验实训,融入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标准等各个环节,推动科研成果赋能教育教学。
崔建勋〔复朗施(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因地制宜,让新质生产力成就伟大的企业
在当下的产业环境下,新材料行业真正的切入点是什么?在我看来是高端装备。很多行业现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其实被“卡脖子”的都是高端装备,装备的精度、材料的性能不完备,导致我们现在做出来的产品性能有偏差、良率不稳定。所以,高端装备是我们重要的发力点,工匠精神就是做好高端装备的重要基石。真正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和追求上,真正的工匠领域没有短期效应可言,都是依靠10年以上长期积累,才可能有成果。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我留下一个深刻体会:对于新质生产力,各个行业的关注点不一样,核心要义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下,不同区域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对的产业环境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关注点、切入点、实施路线也会不一样。因此,“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一代产品一代文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下的材料创新和产品创新,未来会推动文明的巨大进步。
人因梦想而伟大,工程师、工匠也因梦想而伟大。世界500强名录里,有一百多家是中国企业,我们为这些上榜的中国企业感到骄傲,同时也要看到更深层的本质——有些企业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企业”,但大而不强。我们希望上榜的企业变得强大,变得伟大。强大、伟大的标志是什么?世界离不开你。我们希望未来世界因为复朗施纳米的存在,让很多行业、很多产品获得本质提升,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变得真正强大、真正伟大,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曹原源)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
-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