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中华儒商商道的精神及其价值(上)

首页    政策 ● 理论    商史商道    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中华儒商商道的精神及其价值(上)
创建时间:2024-11-22 15:44

文|王建均 黄小菁

 

      孔子弟子,被称为“儒商鼻祖”的子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儒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人本精神、家国情怀、义利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同企业家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活水源头。

当前,要把儒商文化同企业家精神相结合,推动儒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站在新技术革命及其新商业文明的基础上,从现实的深度上分析中华儒商商道的本质及其价值,从而更好地引领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以人为本的中华儒商商道

“仁者爱人、以人为本”。“仁”或者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对于“仁”来说,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孔子的仁,强调视人如己;孟子的仁,强调社会责任。宋明理学时期,朱熹的仁,强调新民;而明朝心学时期,王阳明的仁,强调仁民;今天,我们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代在变,但“仁”的内核却始终如一。

正因为如此,学者们指出,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加凸显,而并非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精神是中华儒商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中华商道的基本特征。对此,深受中华商道影响的稻盛和夫也明确指出,商也乃仁。如果简洁一点,以人为本就是人本、人道,那么,人本、人道就是中华儒商商道的特征。以“仁”为基本理念,“义、礼、智、信”是“仁”的充分体现和展开,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追求和服务于人类对更美好的生活需求。可以说,儒商就是以儒家人本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经营的企业家,即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文化价值指导企业经营的企业家。这正如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他强调,“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习中国圣贤智慧。

以人为本的中华商道具有丰富的内容。如“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商道精神;“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精神;“非诚贾不得食于贾”的诚信精神;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贵群尚和的集体精神,等等。简言之,中华商道蕴含的人本精神、义利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集体精神、家国情怀,赋予了中国商业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

当然,就儒商的概念而言,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儒商在春秋、战国之际虽已出现,但“儒商”一词出现得比较晚。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可根据工商业者的道德品格,把道德高尚的商人称之为“诚贾”或“良商”,并有“非诚贾不得食于贾”之说。司马迁则根据先秦商人的品德高低,把他们分成“廉贾”与“贪贾”。至明嘉靖、万历之际,出现并流行“儒贾”、“士商”说,到清顺治、康熙时期才出现“儒商”说。关于儒商的概念,当代学者杜维明有一个界定。他认为:“儒商是企业界的知识分子,他不仅是个企业家,还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关心人类文明的进步。儒商也许在经营上不是效率最高的商人,但他们能成为商业界的领袖人物。”

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张謇为代表的儒商尽其一生的心血实业救国,被称为“一代儒商,后世师表”,推动了近代儒商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华大地新儒商再次崛起,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一股力量。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忠群,他在企业建立孔子堂,定期用中华儒家文化经典来培训员工。他常常表示,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驭术。方太传承了“家”的传统文化,确定了“让家的感觉更好”的核心理念。但是,方太的家并非局限于企业这一小家,而是涵盖了企业、员工、合作者、厂商、顾客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创建了一种和谐文化下的各方“感觉更好”的家庭氛围。以人为本的“家”文化,让方太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喜马拉雅FM创始人兼联席CEO陈小雨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条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她常常夜不能寐,整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满足用户需求。如此看来,今天更有必要传承和弘扬以人为本的中华儒商商道精神,在创新创业中主动赓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总之,中华儒商商道,“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同商品经济融合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和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在今天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新技术革命激扬中华儒商商道精神

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站在新技术革命及其催生的新商业文明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中华儒商商道的本质。从技术与社会形态角度看,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实质是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生引擎”,极大地强化了新质生产力及其新商业文明基础上人的主体性、主导性和核心性地位,凸显了中华儒商商道的人本性。

(一) 对生产方式的重塑

新技术革命激发的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旨意的先进生产力”,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赋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促成三者优化组合”,“必然会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的桎梏,引领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突破,助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强化了新型劳动者在要素资源和生产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人本的必然性。

首先,科学、技术、知识、数据、智能等无形资本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生产中逐渐取代土地、厂房、机器、资本等有形资本的主导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拥有无形资本的新型企业家正在崛起,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技术,以创新和变革为动力,引领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德鲁克指出:“知识是今天唯一意义深远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 (即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没有消失,但是它们已经变成第二位的。假如有知识,能够容易地得到传统的生产要素。在这个新的意义上,知识是作为实用的知识,是作为获得社会和经济成果的工具。”可以说,知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赋能效应,能够与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高度融合,“并向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再生产各领域渗透”,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生产力的跃迁。

另外,知识和数据要素不受资源总量的限定,具有社会共享性和边际效益的递增性。不同于工业时代土地和资本所有权的排他性,其所有权是相对的,不具有“你占有我就无法占有”的绝对排他性,而是形成了“使用而非所有”为核心的分享经济形式。知识和数据具有可复制性和快速流动性,可以实现跨地区流动,从而解决生产要素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人类的知识认知方式由传统知识生产向网络知识生产转变”。而且,知识和信息等数据资源具有“共享增益”的特点,垄断会减小其相对价值,而当这些资源被更多人所获取和利用时,其价值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因为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获得提升。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广泛使用数据资源,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产生“倍增效应”或者说是“乘数效应”。同时,新质生产力强化了公开、透明、自由、平等为特点的共享经济、自由经济趋势。

具体看,一是新技术革命通过构建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垄断性,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无限复制和使用,不仅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而且能够确保公众自由地参与创造。二是新技术革命消解了拥有权的封闭性、排他性和绝对性,而赋予了它以相对性,这使得更多人能够在不拥有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租借、合作、分享等方式自由使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一种新兴的生产工具大规模应用于社会生产”,往往会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正如机器的普及催生了机器大工业一样,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新劳动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依赖人力和机械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并进一步从刚性自动化发展为柔性自动化,进而发展为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以往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大规模集中型生产方式被创新主导的大规模定制型生产方式所取代,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工业时代标准化商品、服务需求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因此,强调人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导的生产方式成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品及服务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和认可。

在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新的劳动与就业方式开始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持续优化,有效地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的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劳动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之相适应,企业与劳动者的雇佣关系发生了显著改变,“与其说劳动者需要企业,不如说企业需要劳动者。企业必须吸引人、留住人、认可和奖励人、激励人、为人服务并满足人的需求”。人力资本或知识成为生产和财富之源。

与雇佣关系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人们的工作模式。“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将人的物质劳动升级为数字劳动。”在数字劳动中,人们工作的自由度大大提升,在家办公、自由职业、兼职等广泛流行;工时也出现了短时工作周,灵活工作时,甚至灵活工作年等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去基于科学管理思想的高度专业化分工,正逐渐向具有跨行业劳动的高素质复合型劳动转变。

(二) 对组织方式的重塑

从组织方式看,新技术革命催生的网络型分权式管理结构成为组织管理的新趋势,透明化的决策方式和民主化的参与方式成为主流。卡斯特指出:“植根于知识的生产与管理,若要在全球尺度上扩展到所有经济过程则有待社会、文化与制度的根本转型”。新技术革命对于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挑战是明显的:这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平等化、合作化和民主化,凸显了新技术革命要求下新型劳动者的主导性地位和人本的必然性。

从企业层面看,新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发展更加依赖内部的协同性以及对外部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根据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每当一项或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出现时,就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新技术革命是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形成的新质生产力,这种关键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必将确立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进而要求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由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企业内部组织间、企业与用户间的信息呈现出更加公开、透明、开放、平等的特性,重构了人的连接方式,共享和协作成为趋势,企业管理出现去中心化、平台化和扁平化趋势。

进入信息时代,管理层的垄断地位正逐渐消失,进而也失去了基于信息垄断而享有的决策与管理权力的优势。同时,传统的科层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其所固有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倡导的理性逻辑,也亟需改变。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企业应推动组织结构和劳动分工的转型,具体来说,直线型组织结构向网络虚拟组织、平台型组织、无边界组织等新型组织形态转变,单一型的劳动分工向合作伙伴关系、智能实时交互、平台融通协作等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变。已有一些企业开始探索管理模式的变革,如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腾讯公司的事业群管理模式,红领公司的节点管理模式等。这些公司管理变革各具特色,但目标一致,即组织变得更简约,管理流程更加数字化和精细化,参与式民主更加凸显。

与此相适应,企业和员工不再是领导者与服从者,而是赋能者与创造者,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灵活动态的共生关系。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促进了企业和其他主体的协同合作。具体来看,总部实现平台化、集约化,提高对市场一线的支持服务能力;而一线则是要提高综合作战能力,“重构客户与组织的关系,使之由市场关系转变为共创共生”,提升反应速度,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企业管理的去中心化、简约化、扁平化,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激发了员工活力,提升了研发的协同性,取得积极成效。这将是未来组织变革的趋势。

(三) 对价值观念的重塑

从价值观念看,新技术革命注重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价值转型。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对其缺乏道德的约束,就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新质生产力尊重人性,维护人的尊严,能够规避科技带来的风险,赋予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会改变人类社会的价值选择,凸显了新技术革命要求下新型劳动者的核心价值地位和人本的必然性。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其新商业文明的必然价值取向。

首先,是价值转型。这就是从价值主张向价值对话的转变。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自由、平等、开放、共享和协作的特性,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这将改变以往的工业经济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价值创造方式,实现企业从价值主张 (仅仅追求企业利润和物质财富) 向价值对话 (追求有益的社会价值和美好生活) 的转型。如哈克所说的无线T恤公司。这家以1000美元为种子基金创办的新企业,让包括用户在内的每个人参与贡献T恤的设计,然后通过网络大家一起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设计款式。票选胜出的前十名以限量的方式每周进行一次生产,收益会返还给设计者。这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由用户引领的市场。通过用户的参与,管理成本被大大降低,趋近于零:不必开会,不必有那么多负责人,也没有工作日志。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参与,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的创意和需求,在分钟间就能轻松地更快更好地做出成千上万个生产经营决策。而一旦企业具备了快速响应性,企业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及战略方面的创新就会自动发生。目前,这家企业的销售收益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哈克认为,无线T恤等公司的成功,其深层原因在于企业的民主决策,或者说是经济民主,这是新技术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从价值主张向价值对话转型的必然结果。当然,要强调的是,并不是企业的每个决策都由大众决定,更不是由大众草率地做出决定。

其次,是创造服务于人类的价值。这是新商业文明以深层民主为基础的根据,是未来经济体可能发展的趋势。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新质生产力凸显了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其高效的模式带来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形成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促进。同时,新质生产力深化了共享的价值理念——它由社会成员共同创造,自然也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因此,企业要创造服务于人类的价值,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要提高后代人的福祉。(未完待续)

(作者王建均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阶层新群体教研室主任、教授;作者黄小菁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