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更加重视练好内功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更加重视练好内功
创建时间:2024-08-05 12:19

文|郭伦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推进我国企业从更加注重数量扩张型增长走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型增长之路。要实现这一转变,首要条件是眼睛向内,以练好企业内功的确定性战胜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达成企业的稳中求进。

 

毫不动摇地把练好内功作为立企之基

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存在的根据,外因是存在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前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甚至不时有惊涛骇浪,企业控制不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确定性。不论在什么外部环境下,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都要正确把握练内功和练外功之间的关系,毫不动摇地把练好内功作为强企之基。

现在仍有些企业迷信外功。就企业经营来讲,成功既来自内部高效的管理,也来自外部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国家扶持政策,各种内外条件对企业成功的贡献很难算清楚。虽然管理学教材告诫所有企业管理者,成功一定来自有效的管理。但现实经营中,靠运气、靠胆大敢干、靠投机取巧、靠模仿抄袭,许多民营企业没有特别强大的内功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以至于现在仍然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嘴上讲练内功重要,行动中却没多当回事,坚信只要站对“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不少企业经营者沉迷于寻找外力,把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花在练外功上,梦想 “运来天地同借力”“天上掉馅饼”“一口吃成胖子”。

第一,内功练得好,企业更能克服外部不确定性。事实求是地讲,内功练得好,企业经营不一定成功,但相对于那些不注重练内功的企业来说,遇到外部冲击时,更有能力把冲击的影响消减得小一些。2019年5月16日,美国把我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为”) 列入实体清单,开始以非市场化手段全方位打压华为。遭受美国如此强度的针对性打压,2022年华为营收仍高达6423亿元,净利润达到356亿元。虽然营收和净利比打压前的2018年分别下降789亿元和237亿元,但华为挺过来了,且完成了13000个器件的进口替代开发、4000 块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78款14nm以上EDA软/硬件开发工具国产化替代,突破“乌江天险”,实现战略突围。这与华为公司持之以恒地在技术创新上练内功分不开。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目前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12万件。2022年,华为再次凭借768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企业榜首。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总数为20.7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为55.4%。

第二,内功练得好,企业经营更稳健。内功练得好的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强。以当前房地产业为例,近三年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市值从最高1500亿港币跌到目前约80亿元港币,跌了95%;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市值从最高近400亿元港币跌到目前约30亿元港币,跌了90%多;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停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被香港高等法院判清盘,连公认的地产“优等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出现流动性风险。但是,也有少数地产企业逆势上涨。2023年,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合同销售金额1400多亿元,上涨13.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营业收入达到802亿元,上涨10%。近三年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市值从最高400多亿元港币跌到目前约150亿元港币,只跌了60%多。分析越秀地产抗周期之力,应归功于企业对融资成本的管控能力,2023年加权贷款融资成本仅为3.82%(很多地产公司加权贷款融资成本在10%,甚至20%以上)。相较于其他同行,显然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穿越中国地产业“第三轮周期”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一些。

第三,内功练得好,企业可以出奇迹。注重练内功的企业,有时确实会丧失一些“冒险式机遇”,在“破坏式创新”来临时甚至行动迟缓。正如诺基亚最后一任总裁在公司被收购时所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我们还是失败了。”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确实带来了比过去更多的颠覆现行企业的破坏机会,但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迭代式微创新才是常态。如果说“破坏式创新”是质变,那么迭代式微创新就是量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的更迭。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要有量的积累,才会发生“天才的灵光一现”。且正如天才发现降临时机纯属偶然一样,人们无法事前准确预测“冒险式机遇”和“破坏性创新”什么时候出现。就像人不能因为不知何时降临的小概率的坠机事件而放弃乘坐航班一样,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它们的出现,更合乎理性的选择是持续练内功,通过量的积累推动企业不断地发生迭代式微创新,这才是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道。

 

练好内功要充分发挥企业中人的作用

如何才能练好企业内功?内功不是无源之水,练好企业内功也是需要投资的。企业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是对企业外的投资,即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业务经营范围上的投入。二是向企业内的投资,比如加速设备折旧、对现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或研发一种更先进的技术、数字化改造、推行效率更高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训练等。简言之,加强基础以练好内功,在这方面增加的开支就是向企业内的投资。致力于练好企业内功必须建立更加注重向内投资的企业投资制度。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经验启示我们,企业向内投资要始终把职工人力资本投资放在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也高度重视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进步与推动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是攀登科技树和获得创新红利的前提及支撑条件。致力于练好内功的企业,要建立面向所有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制度,始终注重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立企之基在于一代又一代职工累积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竞争力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于企业舍得在员工培训方面投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笃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信念,练内功必须把着力点和中心点放在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上,创造更多条件,更好发挥企业职工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2023年3月,笔者对专注生产饼干的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一次专门调查,考察发现一家两代人在公司工作不是新鲜事,今天仍有许多职工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优先选择向公司投简历。研究发现,自1950年创办以来,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职工看成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各个历史时期都出台了比较健全的员工培训和职业提升制度。2021年公司改制主板上市,公司治理体系虽然与国营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以内部培养起来的“老职工”仲明为董事长的新一届董事会,成功打造出了一套“两个结合”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既结合国企老传统又结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的青岛食品股份公司中国特色企业治理之路。笔者认为,这是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奉献了自己再奉献子女”高度信任公司的原因,可能也是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稳健走过73年岁月基业长青的“秘诀”。

 

矢志不渝地践行优秀企业家精神

企,人止。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家,才能创办出世界一流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打赢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场革命性战役,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者这个“关键少数”人的主体性作用,不能见物不见人。调查发现,许多企业经营者在当年创业时身上都有一股敢拼敢干的“劲”;当事业成长到现在的规模,需要“二次创业”时,这些人中的很多人精神上的这股“劲”没了。这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在面对“不转型等死、转型可能找死”两难困境时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创新就是转型,转型就是创新,创新就要敢于消灭自己。要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给企业经营者在精神上“补钙”,坚定他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自我革命勇气和自我斗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意义。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2017年4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指导下,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不同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有且应当有所不同。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流企业家标准 (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社会责任、胸怀世界) 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开展,做到“五个结合”。

第一,要把大力弘扬爱国情怀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斗目标结合起来。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1870年,特别是1900年以后,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理想,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创业潮。在那样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他们创业之艰,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资金、人才、技术甚至原材料都极端缺乏,货币权、定价权、贸易权、海关权等经济主权操于洋行之手,时刻面临国外资本不惜动用武力的欺凌式竞争,官吏与民众愚昧不明、排斥甚至抵制现代技术,国内战乱不休,个人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为中国兴办起了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华民族不至于亡国灭种保留了一丝元气。今天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困难是有的。如果有为国办企业的爱国情怀,一切艰难险阻都是可以克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并指出当代企业家的爱国形式“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因此,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把大力弘扬我国企业家爱国光荣传统和建设一流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引导企业经营者把爱国行动落实到为国争光办好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不断砥砺坚定不移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意志品质。

第二,把大力弘扬勇于创新精神与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践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敢为天下先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的品质。”当前我国企业经营面临国内三重压力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新形势和国外风高浪急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严峻挑战,在困难面前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因此,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把大力弘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同实现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引导企业经营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深改委文件精神,真正践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向科技创新高地发起冲锋,在加快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中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把大力弘扬守法诚信精神与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守法经营,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长远发展之道。”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出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不少不讲诚信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既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建设和维护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成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者。因此,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弘扬守法诚信的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经营者既要推动党政职能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做市场环境的建设者、维护者,在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把大力弘扬回报社会精神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结合起来。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家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企业家积极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充分肯定。当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关爱员工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研究发现,推动共同富裕与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要大力弘扬回报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经营要坚决抛弃单纯追求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做法,积极探索实行更能保障劳资共享发展成果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做共同富裕的推动者。

第五,把弘扬胸怀世界精神与构建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面对当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国际环境,我国企业更要大胆走出去,只有在最险恶的环境中经受住考验的鸟儿才能展翅高飞。华为在全球建设研发中心,招聘4万多名外国科学家为华为工作;吉利集团通过收购太力飞行汽车、收购或入股沃尔沃、宝腾、路特斯、戴姆勒一系列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和企业整车技术能力;奇瑞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汽车品牌,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新闻办评选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称号,2022年出口整车45万辆,占企业年度总销量的37%,占中国整车当年出口份额的14.5%。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的那样,中国企业要占领技术制高点,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与世界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做大做强。构建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我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这就要大力弘扬胸怀世界的企业家精神,推动更多的我国企业“走出去”。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