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 统战工作必须深化“四新”认识

首页    政策 ● 理论    政策解读    加强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 统战工作必须深化“四新”认识
创建时间:2021-02-11 15:09

文|王建均


  近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其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部分,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经济发展及其非公统战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条例》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对于非公有制经领域统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同时,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相应纷繁复杂的思潮和变化。这就更需要我们深化对非公统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的认识,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更好地凝聚起非公经济人士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 要深化对新理念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以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在非公经济发展和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方面,提出“自己人”的新理念,发展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新思想,丰富了非公统战的新方针,细化了亲清政商关系新举措,形成了逻辑严密和结构完整的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思想体系。其中,“自己人”新理念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而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是新理念的具体展开,体现并反映着新理念的精神和要求。新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新修订的《条例》就全面集中地体现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方针和新举措,为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有力地推动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的发展。

  当前,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首先要牢牢把握“自己人”新理念。“自己人”新理念的提出,确有石破天惊之感,又有水到渠成之意。说是石破天惊,是因为有些人总是把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当“外人”,甚至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第40个年头的2018年,还提出什么“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言论。对此,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人”理念。“自己人”理念的提出,的确具有震撼性,既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更是对这些奇谈怪论最有力的回击。

  说是水到渠成,是因为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民营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拾遗补阙、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基本经济制度外进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内,迅速发展起来。党的十六大更是明确提出 “两个毫不动摇”思想,此后一以贯之并深化发展,从“两个都是”进一步发展为内在要素。相应地,民营经济人士也从建设者上升为自己人,这的确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当然,看似自然的历程,实际充满了艰辛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今天,正确认识“自己人”理念,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2015年,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历史地看,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内生于改革开放,内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发展壮大;同时,在这一进程中,民营经济也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日益走向完善。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人士本身就来自我们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下海的公务员和转业军人,来自我们的人民。他们就是我们的自己人。

  现实地看,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3143.3万户,就业人数达21375.4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61万户,就业人数达16037.6万人。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可以用“56789”来概括,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经济中也涌现出华为、腾讯、阿里等一批世界级优秀企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总之,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是我们党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最新发展,在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正确认识自己人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这需要剖析非公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关系。我们分两步进行。一是分工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市场越发展,其深度和规模越大,则分工越精细,技术进步越快,社会发展越快,市场深度规模越大。所以,分工与市场是在历史的互动中共同演进的。二是所有制与分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和分工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前者是活动的产品,后者是活动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工就是私有制,两者没有本质不同。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私有制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关系,两者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演进。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实践。当然,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市场经济,而是混合市场经济。这种混合市场经济,既是包含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市场经济,也是包含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市场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总之,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还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据。当前,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自己人”理念。

  一是党和政府要有自己人的态度。要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看待,要充分信任自己人,为自己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新发展格局,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一要公平公正。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真谛是公平,要义是不歧视,核心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真正使民营企业成为同等重要的执政力量、同等地位的市场主体、同等保护的企业法人。二要落实好六项措施。一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六是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 6个方面抓住广大民营企业最为急迫的“盼点”、最希望解决的“痛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有力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是民营企业家也要有自己人的态度。要真正以自己人的态度,努力践行总书记在7·21座谈会上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全方位提升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伟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增强爱国情怀。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民营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民营企业家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二要勇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民营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要诚信守法。“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民营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

  四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当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关爱员工是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

  五要拓展国际视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张謇则指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之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民营企业家要既要开放合作,也要学习借鉴。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要深化对新思想的认识

  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在牢牢把握“自己人”理念基础上,要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新思想。如果说“自己人”理念是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前提,那么“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思想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其中,“两个毫不动摇”又是“两个健康”的基础,而“两个健康”则是 “两个毫不动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分别是在党的十六大和第19次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一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思想,并就“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两个健康”的辩证关系做了新的阐述和发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两个思想。

  当前,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新思想。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所以,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思想的关键在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既不能只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也不能只强调后者而忽略前者,要确实贯彻落实《条例》和《意见》,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推动它们共同发展。如此,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其次要深刻领会“两个健康”新思想。一要深刻把握“两个健康的辩证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民营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民营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民营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基础是民营经济要健康发展。要从全局上、战略上、政治上看待“两个健康”,既要明确“两个健康”的具体内涵,也要明确“两个健康”的内在联系。在工作中,不能“见物不见人”,也不能“见人不见物”,人为割裂两者的有机联系。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要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

  二要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要确实贯彻和落实《条例》和《意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

  第一,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能再强调市场换技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也不能再陷入科技无国界、自主创新陷阱论中。先进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靠自己下大力气自主研发。当然,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像任正非所说的,要开放创新。其次从企业层面要制定好科技发展战略,发挥好创新人才的能动性,增强前沿技术的研发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第二,要践行协调发展理念。首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次从企业层面进行协调,要协调好企业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员工、公众、社区、社会、环境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民主,为社会创造价值,致力于改善大众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能够得到内部组织、员工支撑,还能得到外部用户、公众支持,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提升观念。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不能为谋求物质财富而牺牲生态财富。要把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统一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和生态问题,还要治理和改善过去发展所遗留的环境生态问题,提供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其次从企业层面要担任绿色发展的主体性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节能减排,高效生产,兼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使用可再生性资源,循环往复地再利用再生产;通过回收企业产品,进行二次或多次制造,实现价值循环,既造福了公众、社区、环境以及后代,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利益。

  第四,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首先要强化开放发展观念。开放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量子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全球范围内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普及为基础,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为保障,以可扩展性、可移动性、泛在性、复合性、增值性为特征,新技术革命将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开放、透明、自由、公正的方向迈进。因此,推动开放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结局必然是双输或多输,终将损人而不利己。同时,应对战争冲突、经济动荡、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恐怖主义,更需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行动。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发达国家依然肆虐,就是深刻的教训。其次从企业层面要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投资、物流互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扩大开放中寻找发展新机遇。另外,要秉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在当地、为当地”,加强价值循环,推动当地的绿色发展;坚持价值对话,推动合作发展;遵从业务所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当地社会创造就业、带来税收贡献,在为所在地的员工、公众、社区、社会以及环境作出贡献的同时,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第五,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改变观念。要改变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本的工业时代理性经济人观念,树立以用户、员工、股东、社区、环境、后代为本的新人本观。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区、公众、社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同时,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回报,实现共享发展。其次从企业层面看,要加强内部共享发展,建立员工持股制度,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强化员工主人翁地位。要加强外部共享发展,既要服务于股东,也要为供货商、销售商创造获利空间,形成价值链共同体。另外,还要为公众、社区、环境和后代考虑,为广泛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改善大众的生活,形成社会共同体。最后,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当然,企业可以也应该通过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用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互利共赢,是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体现了新商业文明的本质。

  三要积极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一是坚持共同思想基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三要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这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健全选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养,规范政治安排,加大年轻一代培养力度。四要传承中华商道。传承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培育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做有道之商;传承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培育现代企业的义利观,做有义之商;传承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培育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做有为之商;传承诚信经商的行为理念,将之作为现代企业根本行为准则,做有信之商;传承合作共赢的商业智慧,培育现代企业互惠互利的经商理念,做有智之商;传承慎言笃行的作风,培育现代企业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做有志之商。当前,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守法诚信”为重点,通过加强培训、正面引导和建设企业文化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取得新进展。

  客观地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同新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方面;民营经济人士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某些弱点和不足。在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趋势下,能否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关系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加强新时代非公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要深化对新方针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方针在不断发展,从 1991 年提出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到 2010 年和2015年的“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再到《意见》把“信任”纳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并摆在首位,形成了“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十字新方针,而《条例》重申并强调了这一新方针。全面贯彻好这个方针,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己人”新理念,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增进政企互动互信,推动形成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人士干事创业和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一要清晰把握“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方针的内涵。信任,就是要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给予充分信任。经济上,要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给予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社会地位和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治上,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稳妥做好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工作,把好入口关。开展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符合党员条件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强化履职尽责意识。思想上,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发挥党员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团结,就是要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广泛力量。服务,就是要通过提供信息、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及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诉求,积极开展法律维权服务,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的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引导,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教育,就是要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理想信念、守法诚信、国情社情、经营管理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要从整体上全面认识这一方针。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把服务、引导和教育统一于信任、团结之中。服务、引导、教育是实现信任、团结的方式和途径。虽然服务侧重于经济、社会方面,教育侧重于思想、政治方面,但服务是为了信任、团结,引导、教育也是为了信任、团结。服务不是无原则的,要坚持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教育,通过教育增强服务的目的性;教育不是空洞的,要坚持在服务中教育,在教育中团结,通过服务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努力做到服务与引导、教育相统一,最终达到增强凝聚力、实现大团结的目的。

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要深化对新措施的认识

  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要在深化认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针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条例》,深化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新举措的认识。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必然要求。

  亲清政商关系是离不开、靠得住的。一是离不开。作为组织,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法孤立地运行,企业内部无法产生生存、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与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政府是企业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之一。政府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政策扶持、行业信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所以,政府是离不开的。二是靠得住。市场和政府边界清晰,企业与政府行为规范,政府管理部门专业化,企业权利有效保障,政商关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同时,企业与政府的交往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代表企业利益的商会、同业公会、行业协会与政府进行沟通,形成和创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因此,这种政商关系是确定的、可预期的,是靠得住的。

  这种离不开、靠得住的亲清政商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亲清政商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根源于市场与政府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不平等、信息不完全等市场失灵因素的存在,价格机制失去了效率,不能有效调节厂商和行业的生产,无法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国家干预经济,进行政府调节,要发挥好政府作用。

  这种离不开、靠得住的亲清政商关系要行之有道。当前不健康的政商关系主要表现为权钱交易、利益交换,严重冲击市场秩序和法治秩序,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对“两个健康”危害极大。加强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要确实贯彻落实《意见》和《条例》,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的积极作用,依托统一战线开展政企沟通协商,规范沟通协商内容,创新沟通协商形式,制定和实施政商交往的正面和负面清单;同时要完善亲清政商关系的制度基础,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题调研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制度,等等。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新阶层新群体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