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浙商商会会长眼中的“雄安机会”

首页    旧版    解读    三位浙商商会会长眼中的“雄安机会”
创建时间:2017-05-05 12:40

信息来源:杭州网


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第一时间牵动着浙商敏锐的商业神经。浙商群体向来敢为人先,也乐于抱团发展,被视为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将会给浙商带来哪些机会,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与雄安地区在地域、心理上最亲近的京津冀浙江商帮,以及在浙江京津冀客商,听听三位商会会长如何看待“雄安机会”。



范一民 北京杭州商会会长 北大青鸟集团执行总裁

投资雄安新区至少看五年

尽管工作忙碌,假期难得,但认真的范一民还是坚持面访。昨天,记者在西湖边的一处庭院里与他见面,他布衣布鞋,面色红润,一如既往地儒雅、温润。

范一民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在北京经商的杭商有数十万,主要分布在餐饮、服装、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目前由他担任会长的北京杭州企业商会,就有会员单位100多家。

“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公布之后,我们商会有过一次小规模的聚会。其间大家都比较关心这个事情,虽然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预料之中,但大家仍然比较有感触。”

范一民说,这几年,他和在北京发展的杭商越来越感受到首都承载能力已经逼近了城市的极限,“堵车问题、雾霾问题、房价问题……让很多来这里发展的人时时有逃离的念头,我也不例外。向外部谋求空间,将一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河北省在过去几十年来以能源、重工业等为主要产业的驱动模式,在近年来调结构,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越来越难以为继。“河北省这几年来已经关停了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去掉了不少产能,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一味关停工厂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如果没有别的产业去承接这部分失业工人,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

因此范一民认为,用北京一部分疏解出去的非首都功能的相关产业,去河北置换空间,同时让新区的新兴产业驱动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这对北京和河北来说是互利共赢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范一民掌舵的北大青鸟集团,早几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在河北布局了不少产业,但总体上来说,这些地方的投资环境并不能让他十分满意,“主要是当地政府对于外来资本的接纳度并不高,行政职能部门效率较低,加上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企业实际投资成本并没有比北京和天津低很多。”

他希望今后这些问题在雄安新区得到大的改观。加上特区的政策优势和空间优势,他认为未来新区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不过他也认为,雄安新区虽然已经设立,但还只是一张“蓝图”,城市建设规划都尚未完成,更不用说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现在所谓的雄安机会,我觉得更多的是与城市基础建设相关的产业,比如公路、铁路、公共配套等,然后再是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中、下游产业。所以现在那么多央企、国企纷纷表态入驻雄安,而对浙商民企来说,城市基础建设并不是擅长的领域。”范一民说。

因此他建议,想要去雄安投资的浙商、杭商不妨先看上5年到8年,等雄安城市建设初步成型,产业定位明晰,招商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之后,再去寻觅商业也并不算迟。

“我认为等这一切都定下来了,应该会有我们杭商的机会,比如说互联网、高端制造、园林绿化等我们杭商所擅长、且在当下热门的领域,未来也会是雄安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为此做好准备,随时出发。”


李东 杭州河北商会会长 杭州瑞风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区的吸金效应会逐渐放大

杭州瑞风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的老家在河北沧州,沧州的任丘县与雄县毗邻,一个在白洋淀的北面,一个在东面。

因而,当得知党中央和国家决定设计雄安新区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家的老面貌就要大变样,“之前就听到一些传闻,首都的一些产业要往保定转移,想不到一下子就是这么大的动作。划入新区范围内三个县离北京和天津都只有100公里左右,现在白洋淀的综合治理已经非常有成效了。新区成立之后,能把北京、天津的一些产业转移到河北,让当地的资源、环境空间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彻底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能让雄安实现整体的飞跃。”李东说。

26年前,李东来杭州经商,现在他在杭州萧山、湖州德清和河北沧州都有了产业。他在浙江的产业涉及钢管钢材贸易、饮水设备、生态农业、酒店、食品、投资等十多个行业,在沧州的公司主要生产压力容器和管道配件。去年他们有幸成为了杭州G20峰会城市管网改造的供应商。

目前,李东担任着杭州河北商会会长一职,他告诉记者,在浙江经商的河北企业有1000多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仅仅雄安新区雄县、安新、容城三县籍在浙江的商人就有不少,“我认识的一位雄县老乡,就是在义乌做塑料制化纤品外贸生意的,他们的气球、环保布袋、鞋帽等主要产品,都放在雄县生产,然后运输到浙江来销售。”

李东上世纪90年代就外出闯荡,最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最后扎根杭州纯属偶然。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河北当地的经济状况与浙江相比并不差,只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有实力的企业多为央企和国企。

“浙江则是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产业结构也很多元化。对于白手起家的经商者来说,相对机会会更多一些。浙冀两地经商理念差别也很大,在我们老家,企业家往往一个行业做到底,而浙江的企业家头脑比较活络,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很强,会涉足比较多的行业,哪怕一家公司只占一点股份,他们不会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所以河北和浙江的差距逐渐被拉大。”

他认为,这几年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河北和北京、天津相比,产业发展仍然很不平衡,他去雄县、容城、安新都看过,三个县的工业基础仍然很薄弱。因此他希望设立新区后,能够为三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李东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回趟沧州,待上四五天,看看父母,也随时关注家乡的变化。据他了解,新区设立前的一年,不光是雄安,就连沧州、保定等地区,已经有不少投资者看到风向前来“投石问路”,“光沧州这两年就迁入了很多新的企业,以后新区的吸金效应还会逐渐放大。”

在浙江定居20多年,让李东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一口普通话已经不太听得出北方口音。因而他说目前暂时还不考虑回到老家去追加投资,但他也不排除在未来几年,新区建设初步成形之后,回到雄安去寻找一些新的商机。


赵勇强 河北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河北天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北浙商已经行动起来抢占先机

“设立雄安新区主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河北浙江商会会长赵勇强认为,党中央、国务院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重要新区,雄安新区今后在我国经济的版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赵勇强表示,就如同珠三角的深圳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长三角的浦东新区作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前哨那样,雄安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今后将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及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科学举措,将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赵勇强的奋斗史如同所有成功浙商在河北创业经历的缩影,20多年前,金华浦江人赵勇强北上河北石家庄,在一个集贸市场,开始了他的服装生意,从而掘到了第一桶金。上世纪90年代末,赵勇强涉足房地产,开发经营了新华集贸精品服装批发不夜城,同时组织石家庄市百名下岗女工成立快餐公司,解决了部分下岗女工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当地政府的就业安置压力。

2000年,为了配合当地政府旧市场升级改造的规划要求,赵勇强出资在原新华集贸小百货大棚市场上改造开发了集服装、小百货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天成商港品牌服装批发市场”。2007年,他又斥巨资16亿元建成了集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为一体的“万象天成”综合体项目,成为石家庄的地标性建筑。

现在,赵勇强成为了河北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目前在河北创业的浙商有30多万,涉及房地产开发、五金机电、机械制造、电子、物流、专业市场等20多个行业。在他看来,“雄安新区”利好消息频传,也给在河北的浙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景。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河北的很多浙商都已经行动起来,抢占先机。”赵勇强在谈到未来浙商在雄安新区的产业布局时认为,雄安新区过去是价值洼地,三个县人口都没有超过一百万,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而随着政策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规划和产业可能都不太适合未来发展,可以肯定的是,雄安新区所承接的产业转型肯定不会欢迎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而会成为科技的交流中心、研发中心,以及部分企业的总部基地,并疏解北京除政治文化以外的一些非首都功能。

他认为,雄安新区围绕着华北的白洋淀做文章,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新区效果显现。“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雄安新区建设要把每寸土地规划清楚,在这样一种高标准、严要求下,雄安新区的建设一定是后发先至的,一定是和国际接轨的,一定是以一流的经济特区来设计的,一定会是绿色现代的智慧城市。河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也在这方面为广大浙商提供服务和帮助 ,带动河北浙商雄安新区建设和发掘商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