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 站在风口上

首页    旧版    生活    读书    雷军: 站在风口上
创建时间:2016-08-25 05:34

来源:中国工商 陈怡洁


内容简介: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详尽展现了雷军的重大人生转折,讲透了小米帝国的初创、爆发式增长与突围迷局。本书网络阅读量累计过亿,是雷军传记中版权远输日本、韩国的唯一版本。

本书以雷军的职场经历,金山、小米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雷军的投资故事为主线,以时间为脉络,将其20年商海沉浮的经历完美展现。通过故事总结和阐释,讲透用人、管理、营销、战略、投资等全方位的经管知识。从雷军身上,我们将读到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家乃至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得出普适性价值。


书名:《雷军传:站在风口上》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784-2



精彩书摘:

互联网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但互联网精神天生就反对英雄主义。盛名之下、高峰之巅的企业家与企业,任何失误、瑕疵都可能发酵为一场危机,甚至上演“大败局”。各种荣誉和头衔、雅号对雷军来说,更像箭靶而非皇冠,如众矢之的,有万箭飞来。

在中国,颠覆意味着叛逆。雷军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既是对20年商业武功的一次颠覆式实践,也对传统工业造成颠覆。叛逆者的行为和语言闪亮而光鲜,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舌战群仙,雷军显然不属于这个类型,他更像布道施咒的唐僧,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接受顶礼膜拜。他或许对万众欢呼的拥戴有所顾虑,但为了推销新产品、营销新话题,也难免说些豪言壮语,却被媒体一再放大,还打上了“乔布斯”的烙印。

小米不仅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速度,而且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路径,值得研究与借鉴。至于外界对小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雷军希望小米早日成为世界500强公司,以自我证明。

模仿、学习,这是雷军对乔布斯的致敬方式,也是“颠覆一个行业”的必经之路。

雷军是少有的幸运者,他既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也投资近20家企业,却从未退场。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众人以为他功成身退时,他却再度走上创业之路,步履坚定,无怨无悔。这种激情就像“上瘾”一样,雷军从未像乔布斯那样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类豪气干云的话,但他的骨子里却流淌着“颠覆”的血液,改变与颠覆,都是伟大人物的生活方式。雷军不缺钱,也有令人瞩目的江湖地位,他所谓的自我证明,绝不是书生意气,更像是对乔布斯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像雷军这样早已功成身退、亿万身家却毅然为梦想再战江湖的创业家尤其值得尊敬。

失败是失败者的动力,成功是成功者的障碍。作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自我超越都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你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雷军这样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财经作者 王丙午:

小米背后的“竹子哲理”

去年年末的乌镇,雷军无疑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最忙碌的人物,采访、演讲、交流……不过,春风得意的表象仍无法掩盖小米的隐忧,至少不像前几年那样被世人看好。其实,5年来,怀疑论者始终伴随着小米的成长历程,因为小米狂飙突进的发展速度让人感觉超越常规,不合逻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米崛起看似只有5年,背后却包含创始人雷军20年的商业积累沉淀和独一无二的资源。如果将时间轴拉长,我们会发现小米崛起的内在逻辑,会明白小米厚积薄发的整个过程——这是读完《雷军传:站在风口上》的最大收获。

财经作家陈润通过对雷军以及小米多年的研究观察,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雷军在从少年求学到15年“金山路”,再到创办小米的全过程。细细研读之下,不难发现小米诞生之日便有雷军、黎万强、周光平等经验丰富的豪华团队,有金山、多看、凡客、YY等强大的生态阵容——小米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更不是运气而已。

正如雷军曾转发过的一条微博所说的那样:“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竹子,据说在播种后4年也不过长3厘米,第5年突然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爆发,只6周就长到15米,瞬间成林;前4年竹子早已将根悄悄地延伸了数百米……”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让我们得以透过小米疯长的地上部分,看到它延伸数百米的发达根系。


财经书评人 葛永慧:

雷军是永远的创业者

雷军已成为中国企业界被褒贬最激烈的人物。歌颂者称他是“中国乔布斯”、“中国手机之王”、“成就堪比安卓创始人”,批评者骂他是“小偷”、“骗子”,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作秀。但是,读完《雷军传:站在风口上》,我更愿意称雷军为永远的创业者,他就像作家冰心说的那样:“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与其说是雷军的前半生传奇,不如视作雷军辉煌后半生的创业前传,字里行间都是他的奋斗、探索、迷茫、失落、反思和顿悟。

雷军技术出众,热爱编程,18岁时因《硅谷之火》热血沸腾,从此确立“创办一家世界一流企业”的梦想。初次创业失败后他加入金山,以“IT劳模”兼“铁人”闻名中关村。然而,16年后,金山上市,他却选择了离开。四十不惑,雷军顿悟,再次走上创业之路,“人因梦想而伟大,只要我有这么一个梦想我就此生无憾。”

信仰“人因梦想而伟大”,不惧千难万险,要做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这不正是创业者精神的缩影吗?

在雷军度过46岁的生日之际,他说:“最大的愿望是享受创业的过程,而现在创业才刚开始,我感到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