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王孝忠

首页    旧版    业界    “牛人”王孝忠
创建时间:2016-08-24 03:48

来源:中国工商 杨川


“你不做,就给了我空间;你不作为,就是我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振动试验离我们很远。但如果说起“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每个中国人都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王孝忠告诉我们,振动试验是装备可靠性验证、质量控制、设计优化、寿命评估等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广泛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导弹技术控制机制管制清单,再到后来的瓦森纳安排,西方国家一直将振动试验台纳入对我国禁运军品物资名单。代表这一行业的权威就是西方“菱”公司。

1995年,从国营某仪器厂副厂长位置上毅然下海的王孝忠告诉大家:“我要搞振动去了。”王孝忠出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有些人不争气不作为。他的观点很有意思,如果你让他总结自己有多少不足,他会告诉你“我没有不足”。

因为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对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王孝忠张口就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般人说这话可能引发讪笑,可王孝忠说这话,只能让人肃然起敬。因为身为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的他,迄今为止还只有一套价值28万元的平房,衣着普通,吃得简单。

王孝忠就凭着一万元本金和愿意追随他的几个人,租用了弄堂小厂80平方米玻璃钢棚,并用这个工厂的经营资质开始起步。

“牛人”之牛,当然是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谈及当初,王孝忠说:我相信浅水一样腾蛟龙。公司成立之初,王孝忠就立志要挑战西方“菱”公司,打造东方“菱”公司。1996年8月,终于凑够50万元的王孝忠注册了属于自己的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王孝忠下海的时候,我国仅能生产1吨的振动台。可王孝忠认为:这是国内三大国企、央企做了几十年,留给社会的一片财富。东菱公司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型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相结合,依靠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并持续取得突破,在模态、数采、疲劳、振动、冲击、离心、摇摆、液压伺服、转台、仿真、传感、声呐、振源、计量标定、多环境多功能的产品及应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开发了近千款专用测试设备,23项产品打破封锁禁运,17项产品国际领先,58项产品国内领先,创造了逾百亿的社会价值。

如今,东菱公司刚刚完成世界首台超大振动台,达到了60吨,前不久被上海航天接收。由于这台机器顺利完成了某型尖端武器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航天人专门为东菱人拉起两条横幅,庆祝世界首台超大振动台诞生。要知道,目前国外最大振动台仅仅30吨。

王孝忠当然有资格“牛”,因为东菱公司的产品被数千家尖端科研计量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先选用。仅在国内,他们就先后为“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北斗、风云、雷达、轨道交通、风电、内燃机、航空发动机、军工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建设和测试试验提供配套服务,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



“从强国强军的角度来讲,我就要做民族企业”

王孝忠出身孤儿家庭。所以他说:“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使命”。

他评价自己用了一个词叫“不甘寂寞”,可是他的夫人评价他就是“不安分,能折腾”。

王孝忠在国营企业先后担任过工人、保卫干事、部门主任、支部书记、计划科长、销售科长、副厂长等职务。在每一个岗位,他一定会不断出新招。他的“不安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1岁时,他担任苏州市民兵指挥部直属连排长,上级让他代表苏州市民兵指挥部跟公安、法院等部门组织联合演习,委任能折腾的他担任民兵指挥部大会主席。

从60年代、70年代一路走过来,王孝忠特别自豪自己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7月1日,他给苏州市武警部队上党课,题目就叫《不忘初心》。二十多年里,一直服务于军工企业,让他对老一辈军工人的精神和气节充满敬佩之情。他也从军工人那里得到了感悟,吸收了养分,所以特别陶冶在精神层面的境界里。

王孝忠的能折腾还体现在21年来,东菱搬了六次家, 租用过四个地方。特别是在公司发展上,王孝忠硬生生把它掰成了“六个发展阶段”:一开始,他立志要做“东方之菱、民族之星”;公司规模扩大后,他提出“东菱振动、振动世界”,2004年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出16吨推力电动振动台;2007年首创世界最大推力的35吨级电动振动试验台,实现了中国振动行业的崛起,重新改写了国际振动界的格局,真的“振动了世界”。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东菱跨越巅峰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王孝忠的底气也越来越足。随着世界首台50吨、6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相继在东菱公司诞生,使中国掌握了振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站在了设计制造超大型电动振动台的世界最高峰,从此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因振动台推力问题所带来的创新困扰。从“造振动精品、创国际品牌”,到“中国振动的骄傲、科技创新的沃土”;从“资源集聚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乐园、成果转化的热土”,到最新的“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战略、功能化建设、资源化运作”,王孝忠的终极目标终于清晰:那就是为中华民族争光,让伟大的祖国因东菱而自豪。


“学习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常识”

“牛人”之牛,还在于总有一些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它就静悄悄地发生了。王孝忠在高科技领域打拼,可他的初始学历只有初中。

当年王孝忠要结婚,因为没有父母操持,他得靠他自己。家具全是自己打,油漆自己漆,管道工、泥瓦匠等等,王孝忠一个人全部承包。但是由于他做这些事情的认真程度,使得他把自然科学从这些实践中提炼出来,材料研究了,结构研究了,工业设计他懂了,他从实践里提炼出自己需要的基础知识。当时解决了生计,后来他得到了复合效果,就是把知识转化成了常识。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提高。

现在的王孝忠能达到什么程度呢?公司每一个新设计的东西让他看,一打眼他就知道这个东西行不行。比如模型分析,他会告诉你:这个轻重不分、主次无别、结构不合理 ,根本就不行,然后打回去再思量再细分从头再来。

王孝忠最不喜欢别人说“我走过的路比你过的桥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他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主张把经历转化成阅历,强调吃进去的知识还要能吐出来,转化成真正的成果。

王孝忠自己先后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拥有由43位院士、1000余位专家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构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燃机振动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省力学环境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千人计划航空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丰富的创新资源成就了企业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得东菱公司的科技创新从必然走向了自由。

在他的引领下,东菱公司在多年的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发明了多项新产品,创造了多项新技术,共提交专利申请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6项;已授权专利222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如今,东菱已为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有分量的科技企业提供了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供应商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

王孝忠认为,中华民族是智慧型民族,创新效率高,知识综合程度高,只要土壤合适,就必然爆发。从东菱的“跟随仿制到创新引领”,你很难反驳他的观点。



“没有首创精神,你就直接死掉了”

王孝忠的创新意识特别强,逻辑意识特别强。他说:商战如同实战,当你干的别人都能干,他就能直接用商业手段把你打败。所以,他强调一定要练出真功夫。

东菱公司所有取得的专利、成果,所有那些人无我有的东西都是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而这些项目的研发,几乎全是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没有享受预研、立项等相关资金补助和扶持。东菱公司始终以国家需求、民族需要为创新原动力,通过引入关键人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满足了国防军工的需要,为高端、主流、核心装备事业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撑。

王孝忠有一个“不做大部分人”理论。他说“下地铁了,是乘电梯还是走楼梯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电梯。结果那个地方大家拥挤在一起,既没有绅士风度,又没有锻炼身体。可这些人回头还要到健身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放着自然锻炼外加体现绅士风度的事情不做,偏要去挤在一起,就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在科研试验领域,这些道理一定是相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记者明白了为什么王孝忠喜欢干别人不干的事情。不断去挑战去创新去突破,王孝忠从这里获得了人生的潇洒。2013年,他荣获“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一等奖”时说:作为一家有着深厚民族情结和家国情怀的民族企业,东菱公司始终秉承“是中国人,树中国魂,做中国事,强中国芯”的企业精神,依靠创新型思维和创造性实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坚持走军民融合深化发展道路。

王孝忠形象地举例说:我做了这个、这个、这个,排列起来是一堆,你从横线的视角来看,是并列的;但是如果“啪”都竖起来,你从竖线的视角来看,全是共性的。无非都是一些机电加软件……但是这个东西只能在东菱做,因为东菱不是标准产品,都是一个坐标上的点。所以他特别骄傲的是,东菱公司最具价值的不是产品,而是一套套解决方案。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非常高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海量的数据,打造出动力学与环境可靠性工程的“东菱智造平台”,为军工科研系统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一站式、菜单式整体解决方案,集中体现出民营企业的正能量,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菱公司的创新成果给予了极大关注。

如今,王孝忠把目光拓展到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战略,正在全面谋划全球业务布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大力深化和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俄罗斯、印度等的交流与合作,构建集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公共试验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全球服务体系,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俄罗斯分公司相继成立,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有分量的科技企业提供了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整体解决方案,具备了完善的国际化专业合作模式和商务运营网络。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

王孝忠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

东菱公司有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王孝忠灌输给东菱人的基于儒家文化形成的企业文化。

比如:东菱公司有自己的“五讲四美”标准。即讲爱岗敬业、讲职业操守、讲企业素质、讲品牌建设、讲持续创新,企业形象美、员工心灵美、社会知誉美、团结和谐美。王孝忠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要追求基业长青,必须坚持“东菱最优质产品是东菱人”的理念,始终运用先进文化塑造公司的灵魂。

21年来,东菱公司所沉淀的,正是以创新和正能量为内涵的企业文化。

在创新文化理念指引下,东菱公司形成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主体、以模式创新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和国际化合作进行着高效创新。

在正能量文化理念指引下,东菱公司一直坚守的,就是“研究正能量、培育正能量、提炼正能量、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坚持精致的园林造型打造公司总部,一方面让员工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另一方面以精致和美感熏陶员工。

在制度机制方面,公司打造了“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和分享价值”的机制、“服从道理,不屈从权威”的管理理念、“差距决定空间,学习决定命运”的学习理念、“为明天的幸福储蓄”的企业追求等。

在长期的发展中,东菱践行并塑造了民营企业独特的民族精神。东菱不是简单地把国防和军工的企业作为客户,而且还要通过服务客户,为国家争光、为民族聚气。

东菱文化的根本,在于实现了“双RONG”:融合、融化、融通、包容、宽容、兼容的文化。

东菱公司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打造了具有鲜明内涵的“东菱人”,构筑了全体东菱人的精神家园。

东菱的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升华。最近的这次是把公司的生产全部转移出去,只保留测试试验、研发、平台等总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搬迁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东菱公司的机加工原本是以外线为主,这次王孝忠决定收回来。回收不是又退回到加工时代,而是由东菱公司参股,将东菱公司原有团队一起交给新来的企业管理。但是新老板却斩钉截铁说:“不行,东菱可以不管但是东菱要控股。”

追问为什么?新老板说:“别的不管,我也不盯着你加工上的效益。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给自己安上东菱的品牌,我要变成你东菱人。”

听到这里,记者不禁由衷感叹:能把企业做到这个程度,真不愧“牛人”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