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令的人生名片:“实在”

首页    旧版    人物    陈彦令的人生名片:“实在”
创建时间:2016-07-13 07:07

来源:中国工商 杨川


不远在辽宁省阜新市西北的山坡上,陈彦令一住就是几十天。家就在山下不远的地方,可他就是没时间回去。这个事必躬亲的老总,总觉得不放心,每件事他都恨不得自己干,最少,他也要看着。

不远陈彦令是阜新市兴达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身兼阜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辽宁省工商联常委、阜新市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沈阳商会会长等职务。他正在干的事情是建一座蒙古贞庄园,这是阜新市“百企带百村,同走致富路”示范项目,所以,陈彦令特别上心。兴达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公司的事情,陈总全交给我们了,他一门心思全扑在扶贫项目上。


辽宁阜新兴达五交化集团董事长陈彦令


十年“练摊”,陈彦令的“实在”曾经让他举步维艰

不远40多年前,少年陈彦令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只好每日往返16公里,跑着去上学。40年后,他身拥数亿资产,他就想,不能让现在的孩子们再走一遍他曾经走过的路。

不远1978年,19岁的陈彦令入伍来到大庆,成为基建工程兵部队电工连一员。修路、建房,大庆的奠基,留下了陈彦令们的汗水,也锻炼了陈彦令吃苦耐劳的品质。

不远1981年,年仅22岁的陈彦令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回乡务农。陈彦令干活没问题,舍得下力气,“地里的活儿啥都不带差的。”陈彦令这样评价自己。挖1.7米深的自来水沟,一米给两毛钱,他一天挖40米,挣8元钱,这在当年可是笔“大钱”。“我从没感觉力量是个问题”,问题是并不是总有这样的活儿给他干,自来水公司也不是总有沟挖。

不远经人介绍,他到乡里的木器厂当了木工。在厂子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房租10元钱一个月,“就是个小煤棚子,屋里都直不起腰。干了一年多,也没剩几个钱。”陈彦令回忆说。后来木器厂改革,实行包工计件,这让陈彦令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慢慢地,他积攒了300多元钱。恰好工友手中有一辆旧的嘉陵摩托车急着出手,陈彦令就用他的全部资产——300元买下了这辆摩托,然后转手卖了450元。

不远就以这450元做本钱,陈彦令开始了他的“练摊”生涯。卖旱烟、卖香瓜、卖搓板、卖鱼钩、卖自行车零件,“老百姓家用剩下的钉子、合页什么的,收回来,一小盆一小盆地摆在路边卖”。“老远看见工商局的人来了还得赶紧跑,不然就没收了。”

不远一点点地发展,“后来有了三轮车了,办了执照”。1986年,陈彦令有了自己租的门市……

不远其间的坎坷自不待言。有外地人开着拖拉机来批发旱烟,他不在场,邻居好心替他把烟留下了,等他回来拆包一看,除去做样品的那一包外,其余的全都是秸秆。“人家是好心,怎么办?”他默默地收下,没告诉邻居受骗的事。到沈阳进货,借的4万多元货款被偷了,几乎让他倾家荡产,他也没声张,慢慢地把钱还了。

不远“这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陈彦令说,“人生,还得脚踏实地往前走。”


起步,陈彦令的“实在”让他阔步前行

不远星空逐渐淡去,朝阳必将升起。陈彦令很快看到了曙光。

不远如今的兴达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商业企业。总公司下辖6个子公司,商场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大小送货车辆80多辆,员工25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高级优秀管理人才45人。经营范围包括五金、机电、化工、水暖、建材、土杂、装饰材料、矿山器材、电动工具等十大系列,是国内外1000多个名、优、新产品厂家在阜新地区的总代理商,同时也是阜新地区各大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定点采购中心。商品销售区域辐射阜新地区、内蒙古及锦州等周边县市,已成为辽西北地区五交化批发与零售的集散地。

不远公司成立伊始,陈彦令即向客户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承诺:“兴达五交化以诚信为本,以诚实为根。”他总结自己的生意经:诚信是根本;通过“闲置忙用”打季节差,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货真价廉、保质保真。

不远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达五交化在阜新已经有些名气了。一次,发货的业务员把50台二级品红旗自行车当做一级品发给了黑山县的经销商,黑山方面根本没发觉这批货有差异。陈彦令发现这件事后,马上下令追回这批货,全部换成一级品重新发货。这件事后来成了业内大家常常谈论的热点,尽管公司经济上蒙受了损失,但却赢得了兴达五交化的诚信,赢回了兴达的客户。90年代初,陈彦令率先在全省提出“不满意就退货,高于市场价全额退款”的口号。这在很大范围内造成了轰动,大大提高了兴达五交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近千万元的实惠。

不远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量增大,供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配送能力有限,中间环节过多、供货成本较高等实际问题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010年6月,兴达五交化与市供销社联合,开展了惠及广大农民的“新网工程”——在阜新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1500多个市场网点,其范围之广、流动资金之大、涉及人员之多在同行业前所未有。

不远在市场调研中,陈彦令发现“新网工程”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大多数农民对“新网工程”认识的欠缺;二是农民资金投入的匮乏;三是农民经商经验与业务知识的短缺。1500多个网点中有321户网点的农民无货款、无经营场地、无配套费用。

不远针对三大困难,陈彦令迅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对1500多名农民实施免费业务培训;对300多户“三无”网点农民实施造血式扶持,明确给出特优政策:免费提供门脸装修;免费提供货架;先货后款。为此,兴达五交化无偿为农民提供了300多万元的物资,先货后款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两年过去了,在兴达的扶持下,1000多户农民脱贫,500多户走上了小康之路,同时兴达五交化的市场也在阜新农村实现了乡、村全覆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不远做好企业的同时,陈彦令也把慷慨解囊、帮助他人视为己任,把做好事、做善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他都毫不犹豫、不讲条件、不惜重金去完成。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捐资助学,参与光彩事业,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为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000多万元。

不远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陈彦令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爱心与诚信同样是企业的重要财富,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金色品牌。这些年,兴达五交化公司获得省、市、区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最佳诚信企业”,被省消协评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最佳单位”,被省工商局评为“青年文明号单位”、“银行AAA级企业”等。


陈彦令在兴达市场指导工作


扶贫,陈彦令的“实在”让他享誉山乡

不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这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村落,全村1400多人,95%是蒙古族。与大多数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同胞不同的是,这里是最早从事农耕、接触农业文明的蒙古部落,史称“蒙古贞”。近两年,古老的烟台营子村发生了巨变:原本荒凉的山坡上种植了各类优质高效果树7万多株,建起高标准大棚100多亩,棚内种植葡萄2万多株,改造荒山、荒地、荒坡100多亩,修建了敖包、蒙古包群落,还有既可灌溉又可观光的水库……

不远这一切,都是因为陈彦令。

不远很久以来,当地流传着一首蒙古贞民歌,歌中唱道:

不远刮不尽的是天上的风,

不远流不尽的是地上的河,

不远人的生命有限啊,

不远想没想过给后人留下什么?

不远这支歌似乎唱出了陈彦令的心声。

不远“社会的发展,不是你一个人的事。”陈彦令说,“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靠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企业,我从没有忘记对兴达给予支持的父老乡亲,一直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不远2013年,辽宁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办联合开展了“千企联千村·同走致富路”活动,阜新市也发起“百企带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这项活动恰恰符合了陈彦令的心意,兴达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批报名,参加“百企带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并迅速制定实施了“反哺农业,惠及农民,改变农村”的战略规划。

不远经过调研,陈彦令将目光投射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决定在这个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民俗文化的村中建一座集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蒙古贞庄园”,在充分尊重烟台营子村的民族习俗的前提下,把民族文化转化成生产力。

不远陈彦令和兴达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烟台营子村着手实施都市现代农业项目,以烟台营子村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烟台营子难得的区位优势为前提,以都市农业为骨架,以保护和强化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宗旨,以推动农村产业化为手段,进而推进烟台营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不远如何才能更好地让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全体村民在“百企带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中受益?陈彦令的思路是: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效益。也就是说要边投入边产出,建成一部分就运营一部分,既让农民看到烟台营子的明天,又有近期收益。为此,他投入亿元资金,干了这些事:

不远全村合作医疗的费用兴达出。烟台营子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在收缴合作医疗费用时,由于缺乏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有的村民拒交或拖交合作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人民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的心里,陈彦令决定:这笔钱由兴达出。公司为全村428户、1456人全部缴纳了合作医疗费,在全村引起了很大反响。

不远山上没有路兴达修。尽管烟台营子村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山上的路始终没有修,村民春种、夏锄、秋收都很不方便。陈彦令做出决定,公司出资50万元,修建了宽10米、长4000米的环山路,奠定了交通基础。

不远孩子学费兴达掏。烟台营子村每年都有许多孩子考上大学,有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兴达每年资助5名贫困生,使得这些孩子都顺利完成了学业。

不远没有工作到兴达来。都市休闲农业项目总计投资额1.2亿元,其中子项目20多个,需要大量的人力,特别需要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民。陈彦令制定了“烟台营子农民就业优先、工程承包优先、资金缺乏公司垫付优先”的三优原则,并坚持不拖工资、不欠工程款的操守,目前在兴达公司就业和承包工程的烟台营子村民有300人以上,基本做到了农民不离村、不离土地就有满意的经济收入。

不远提高素质到兴达学。为了解决烟台营子大部分村民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相对薄弱等问题,陈彦令多次与县、镇、村各级领导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建设一所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学校。目前,一个投资50万元,教学设备齐全,可容纳200人同时上课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学校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不远为蒙古贞庄园项目,陈彦令倾尽了心血。他说,“我们永远铭记:奉献农民是兴达的责任,惠及农业是兴达的义务,改变农村是兴达永恒的追求。”

不远项目开工以来,陈彦令每天都很忙碌,他不仅是领导者、策划者,也是实践者、劳动者,常常亲自动手。“木工、焊工我都能干,其他有关农业的一应农活更不在话下。”到目前,蒙古贞庄园已完成投资1亿元,规划整体框架已经初步完成。下一步还将建设跑马场、射箭场、儿童乐园、鸟语林等,努力把烟台营子打造成以都市农业为依托、蒙古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山庄。

不远每天早晨5点钟,陈彦令就准时上山开始他一天的工作,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记者看到,这个季节,5点钟天还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