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自由执业的先行者

首页    旧版    人物    张强:自由执业的先行者
创建时间:2016-05-12 05:28
来源:王振家

  张强医生,这个与“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齐名的“大V”医生,因为同样的原因,“逃离”了体制,开始了他的“自由执业”实验。


从三甲医院“出走”

  出身医生世家的张强,曾赴美国罗玛琳医学中心接受专科培训,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亚洲和国内血管外科的空白,自行设计的医疗器械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他先后担任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从医20多年一直保持着零事故和零投诉,是国内静脉曲张微创手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好大夫”网站的血管外科医生中排名榜首。

  而就是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外科专家在2012年12月突然辞职了。

  当时张强发布了一条微博:“2013年,我将离开体制执业,为中国善良优秀的医生们寻找一条新路。离开体制,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的编制,放弃约40万元的合法年收入,离开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团队和同事,经受传统偏见带来的市场和行业挑战。但这一切都会值得,因为于国、于民、于医,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我,则是重新探索自我之旅。”

  寥寥几句,马上被上万人转发、几千人评论,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事件”,这其中很多就来自他的同行。

  医学界内外多数人都认为张强的决定太“任性”,因为过来人已经证明“此路不通”。可张强却说,“总有人要站出来探路、试错,而我,也许是条件比较适合的一个。并且,有一半人支持我,已经很幸运了。”

  而支持他的这些人中差不多都是所谓的“正规”医生,依附于公立医院,有“单位”,有“事业编制”。不过,尽管医生圈里对现有医疗体制问题时有怨声,但除了面临退休者,在职骨干医生愿意主动离开公立医院强大体制平台的极少。

  张强,成了国内自由执业的先行者。“那时,我已经做了7年主任医生,做过3家医院的科室主任。做下去,就看得见职业发展的尽头。”

  创办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和兼任上海东方医院管理公司管理者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比普通医生更宽广的见识和思考。而早早踏入互联网,拥有30多万微博粉丝,也让他对于离开体制保护后的生存能力更有自信。

  “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一批人先行,他们的成功,会给更多人带来希望。我就是一个合适的医改探路人。”张强说,他一点也不纠结。


张强认为自己是一个合适的医改探路人


做一个医生该做的事

  从公立医院出走后,张强加盟了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中心,担任该中心血管病首席专家。在沃德医疗中心,张强与医院不构成隶属关系,“我在医疗中心没有薪水,所得收入是分成。就像很多执业律师一样。”由于一个人无法单独实施手术,张强还带了一位医生,后来又招了一名秘书,帮助他打理术前、术后的相关事宜。他们的薪水(包括五险一金),都由张强承担。以前,医师是只拿进不拿出的,而当时他已经开始给别人发薪水了。

  作为一家外资医院,上海沃德的模式与中国大多数民营医院不同,医院与前来执业的医生之间大多不是“雇佣关系”,而是“签约开业”。医院的角色更像一个专业的服务平台,它为专家提供包括硬件设施、检查、护理、保险等全方位配套工作;医生则心无旁骛地带领自己的团队把某个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形成个人品牌。所以,在这里医生的收入也不是传统的“佣金制”,等着医院按月发工资,而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CPTcode收费标准获得劳动回报,然后医生再给自己的团队,例如临床助理等发放薪金。  在这种收入分配模式下,在上海沃德执业的第一个月,张强的收入已经跟在公立医院时的收入持平,第二个月就翻了一番,第三个月估计会比第二个月再翻一番。

  2013年1月7日,是张强在上海沃德第一天开诊,他的“静脉曲张当日手术”每例价格定为两万两千元人民币;但与公立医院不同的是,这两万二的“手术费”包含了所有与手术相关的费用。虽然与公立医院相比,上海沃德的手术价格相对昂贵,但治疗团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对每一个患者做好精细化治疗——在这里张强医生每天的手术数量最多只限三例,这个数字远远小于他在公立医院时每天的手术数量,因为“一是手术数量多了质量肯定会下降;二是病人需要饿着肚子等手术,时间长了状态会很不好”。

  在这里,张强可以静下心来亲自为每一个患者严格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对患者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尽可能保证手术的安全、便捷、高质量。而其他的相关事务,只需交给沃德的专业工作人员。用张强的话说是“我服务病人,其他职能部门为我服务”。他们会为专家的工作做好全方位铺垫:“比如今天要开刀,前一天我的秘书就会跟病人交代好手术前的各种准备事宜;手术前病人会先到护士台,由护士给他进行血压测量等术前检查;然后我的临床助手会跟病人谈一些手术方面基本的情况,麻醉师会和病人进行术前麻醉谈话;客服主要对病人的生活进行安排,比如外地病人早上来了住在什么地方、中饭在哪吃、下午几点走等等。”除了客服之外,所有参与手术安排的都是医学专业人员,这样,不仅病人的手术质量可以得到最大化的保障,手术安排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这里,张强医生终于做回一个医生该做的事。


张强把自己交给市场,不仅找到了医务工作者的社会价值,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不安分的心鼓励我创业”

  在民营医疗机构,张强把选择权交给患者,把自己交给市场,重新找到医务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当然,也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于是,“不安分的心鼓励着我创业”,张强在解释自己再次出走时告诉记者。

  2014年7月1日,张强在沃德医疗中心行医一年半之后,创办了“张强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即“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是试图为走出体制的医生搭建的自由执业平台。成立半年后,张强医生集团组建了5个专家团队,与和睦家、沃德医疗中心合作,完成门诊、手术700多例。

  凭借着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自由执业的张强医生早已在医生群体中积攒起相当大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他和一群医生跳出公立医院,抱团组成医生集团,与不同的医院协商执业,谈判价格,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全责,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对于过分依赖医院平台的中国医生来说,这一点具有很大的遐想空间和激励作用。医生从对医院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组建医生集团,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办医的新形式。解放医生,让医生自由择业,或者还会产生更多新的模式。未来,社会资本办医的内涵必定会有所扩展。

  2015年张强医生集团推行PHP模式,以重塑医生与医院的关系。PHP的核心内容是医生成为主导,而不再是医院的雇员,医生团队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张强表示,医生集团计划在2015年落地4家PHP签约医院,优先选择私立高端领域。

  张强说,“刚开始自由执业不久,就想过要组建这样的医疗集团。现在经验积累得足够多,有解决的方法,价格体系也做好了,这个集团就出来了。目前这个集团的发展与我预期的一样。”

  张强能够成功地完成从“自由医生”到“创业者”身份的转变,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离不开这三个因素,即先进的医疗理念、不安分的性格和“创业”的经历。

  1989年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张强就职于杭州邵逸夫医院。与美国医生的接触,使他了解到医生的执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学习到很多在中国学不到的先进医疗理念。“在邵逸夫医院工作过的医生,视野被打开了,我20年前看到的医疗,就是中国未来10年的医疗,我所接触的医疗,中国现在还未达到。”

  美国医生临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对病人隐私的保护,给张强留下的烙印颇深。他举例说,术后,要求病人咳嗽,中国医生只告诉病人要咳,但具体怎么咳不去理会。而美国医生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咳出来。在张强看来,比起中国的医疗,美国的更细腻,更人性化,更尊重患者。“用美国医生的理念行医,病人就是欢迎。”

  而在张强看来,要改善长期困扰中国医疗界的医患矛盾,还是要靠医疗服务的市场化,靠民营资本在市场机制下来改造医患关系。

  张强是浙江人,也许是浙江人血脉里的不安分,让他喜欢改变。他在公立医院的两次跳槽经历,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张强认为,跳槽本身就是创业,因为科室从无到有,病人由少到多。

  创业,就要懂得市场和管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成为了他认识市场经济的启蒙读物。“很多关于商业的内容对医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我把管理和市场运营用在了医疗上,在我创建的杭州血管外中心,推出医患沟通制,注重病人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医患关系的示范单位,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大的科室。”

  种种因素,使得张强愿意去改变和冒险。


创业继续,微笑前行

  张强有个昵称,叫微笑医生,因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阳光似的笑容,他整个人散发出来的信息就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淡定从容,即便当初在公立医院流水线式的高节奏环境时,他也能保持这一贯的笑容。不过,自由执业后,张强终于让生活和气质高度“匹配”了。

  张强医生集团的行政总部在康平路一座花园洋房里,这是上海最“上只角”的地段,闹中取静。虽然叫“集团”,但行政人员并不多。如果有人称他张总,他会不自在地纠正:“请叫我张医生。” 从2012年年底离开公立医院至今,他一直说,走出来的感觉真好,不会再回去。

  组建医生集团之后,尽管很忙,要考虑到集团未来的发展,如何扩大影响力。但张强说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做手术,陪儿子玩,打拳。在短短两年,他即将完成医生集团在上海的平台布局,他的团队开始建设成熟,合作医院正在扩大。他说,公司的架构是职业团队做的,等职业经理人到位以后,自己还得做最擅长的事,手术。“如果说有瓶颈,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许是。所以,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张强的创业之路仍在继续。在最近完成5000万美元的资本融资之后,张强就开始了在杭州投放全国第一家日间手术中心的计划,同时也计划在北京、杭州、上海三地启动“会包含很多互联网元素”的诊所。他试图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实现远程医疗,同时也期待着一款“真正接地气的移动医疗产品”的出现。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生参与到移动医疗的创业热潮中去,做出更好的移动医疗产品。

  大多数医生都很低调,但张强却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晒出来,他说,“医生的生活一直都备受大家关注,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医生没办法晒他们的生活。”张强医生的微博里有家人,有集团,有患者,有专业。“我的生活与大家的一样,只是我做了一件受关注的事情。我愿意分享我的生活,并且我的经济来源很阳光,不怕晒。”

  创业之后,微博上的张强医生依然会热心地解答患者的提问,分享医学常识和自己的心得。当然也会在医患矛盾上与人争执,为同行们打抱不平。

  2014年12月20日,一组医生在手术台上自拍并摆出V手势的照片引起社会热议,一时间关于医患矛盾和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话题再次被挑起。经调查,涉事医护人员来自一家民营医疗机构——西安凤城医院,该医院和参与自拍的医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而张强却在微信里对涉事的医护人员表示敬意。“自拍本身如果没有暴露患者的敏感部位,没有干扰手术并征得手术室同意而且采取一定措施下,可以理解。只是,拍照时如何顾及到患者及家属的可能感受,才是关键。”

  张强是一个不太会去纠结的人,探索路上即便遇到困难,他也会积极地想解决办法,而不会焦虑到失眠。

  如果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他愿意写回忆录。当然,也有很多东西要学,他说,眼下最想学习的,是做视频剪辑,他对自己这方面的天赋,深信不疑。

  在医生中,既会武术,也会用iPad画画,还懂得市场品牌传播的,应该也就张强一个人。他总是不断地尝试着新鲜事物,似乎一直渴望对顽固而持久的问题找出一些新奇的解决办法。但他却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传统的人,“我比较真实,心态比较年轻,也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起,了解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