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政策 ● 理论    党建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建时间:2024-10-31 17:14

文|孟令标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衡量指标中,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而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提升企业内功,深挖内部潜力。

但从实践来看,不少民营企业虽然大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却收效不如预期,未能使企业文化有“形”有“实”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笔者依据调研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中亟须重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企业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博众精工青年学习社一角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为什么有难度

从企业家的创业初心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渴望企业能够持久发展、基业长青。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必然要从长远着手,寻找能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的文化力量。但从一些调研情况来看,有的企业尚未很好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 企业文化建设无“形”无“实”

一是企业文化无用论。一些企业家和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东西,花里胡哨,没什么用,还不如把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等放到研发、市场、材料、设备等效果来得快,投入后产出立竿见影。二是企业文化缓建论。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主认为企业文化不是无用,只不过建设是时间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对于小企业来讲,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不用搞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发展得差不多、比较好、比较稳定了,企业规模大了,才需要搞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因为无用论、缓建论等认知,导致企业应有的文化体系没有建立、文化建设部门没有设置、文化建设专员没有配备等,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方面应发挥和可以发挥的作用没有实现。

(二) 企业文化建设有“形”无“实”

一是建成了“工具文化”。有些企业简单地把企业文化变成了一种新的管理工具,致使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程度发挥。二是建成了“老板文化”。这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因未能实现全员参与,员工抵触,难以理解,认同感低,流于表面,落地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建成了“形式文化”,落地难问题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引入企业文化的思想之后,大多时候把文化做成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一种装饰,空有文化理论、文化内容,建构的企业文化,很多只是停留在一些口号和标语上。比如墙上文化、走廊文化、场所文化、节日文化、口号标语文化、行为文化 (每天有各种仪式) 、服饰文化等铺天盖地,但没有文化实践,没有切实加以推广,更谈不上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未能在企业内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业务仍是业务,文化仍是文化,从而没有将文化真正转化成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另外,一些民营企业对外来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是注重了照抄照搬、生搬硬套,没有很好地将其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形成独具特色、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制约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龙达恒信企业文化展厅一角

利华益集团打造“红色动能、智造先锋”党建品牌。

 

民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民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工作着力点。

一是对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

认知决定行为,正确的认知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新时代建设企业文化,首要任务就是对企业文化拥有正确的认知。

1.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刚柔并济、情理相融。

这个刚指的是制度,制度是刚性的,要讲原则。作为组织来讲,要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就需要企业家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创造必要条件。为此,只有通过制定标准、程序、规章、制度等,大家才能以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为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这个柔就是指文化。文化是柔性的,要讲灵活。就是说不光要讲理,还要讲情。如果光讲理,就会显得过于僵硬,缺乏生机活力,难免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情暖心,努力实现与顾客员工共情同理,最大程度激发个体的主体能动性,精准满足顾客需求和员工追求。

具体来说,文化浸润的结果,对于员工而言,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让员工真正做到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对于顾客而言,会提升顾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增加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打造出多方成长共同体,做到共创、共赢、共享,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员工自身幸福成长。

2.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坚持长期主义。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坚持长期主义。企业经营要想实现可持续,就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统筹,制定长远规划。对于文化建设而言,需要久久为功,潜移默化,无法一蹴而就。无论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松下幸之助,还是海尔张瑞敏先生,他们都探索总结出一个真谛实义,这就是:企业即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在管理学中,人就是全部,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终点。中国有句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人为本,追求企业、员工、客户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共赢共生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长期过程,不可临时抱佛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3.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人心的成长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所有领导者而言,做好决策是其最关键的工作。决策就是要把好方向,做“正确的事”。何谓“正确的事”?前面已提到了“企业即人”的科学认识。对于经营企业而言,经营的本质不是经营产品,也不是经营市场,而是经营人心。管理的本质不是管控,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赋能。弄清了经营管理的本质,也就明确了经营管理的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目的,超越利润的人的成长和幸福才是目的,利润只是实现目的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换句话说,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是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成长文化,是企业经营人心的成长文化。

二是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从组织层面来看,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作为企业负责人,不光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还是企业文化的推广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企业家经营管理的价值理念一旦为全体员工认可,就自然而然从组织层面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理念加以凝练概括,进而提炼出企业文化的核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活水源头。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曾说过,“我年轻时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日本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我们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结合起来。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企业家精神。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高度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从张謇的生平中可以了解到他与一般商人的不同:他有状元实业家的特殊身份,作为清末状元,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儒家思想对他的经营理念影响深远。今天,民营企业家学习践行张謇精神,正是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厚植优秀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内核。

以人文精神弥补企业管理的不足。企业家精神是一个舶来词,概念源于西方,早期研究多是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出发,普遍认为创新、敢于冒险、机会识别等是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但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家精神在科学管理思想产生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因更加注重工具理性而更富有科学性。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人的主体性作用、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企业管理中人文精神明显不足。而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恰恰可以很好地弥补西方企业家精神中人文精神不足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区别于西方传统企业家精神,在注重工具理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价值理性,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

三是掌握科学的方法,“虚事实做”,落实制度。

企业文化要想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就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悬挂在走廊和墙壁上,必须落地,让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个环节。比如,融入产品的设计体验中,融入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处事的方方面面。如何检验企业文化有没有落地,一个很有效的检验标准就是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比如,产品能不能跟上并精准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员工物质精神“双富足”的成长需求,管理层能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构成企业文化内核的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能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企业文化建设能不能保证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

实践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想落地,必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让创新文化、诚信文化、奉献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等各种文化因制度固定下来,能落地可传承,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进而保证文化践行的可持续性。总而言之,建设企业文化重在落实。

四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强化民营企业党建,就是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能熟悉国家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能紧跟国家战略部署,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行稳致远。

如何强化企业党建、发挥好党建作用?这就需要在深刻理解党建文化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导向,避免空洞脱离实际,通过具体的党建工作将党建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培育出符合企业内外部情况和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企业文化,进而打造基于文化软实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是把握机遇,强内功,开新局。

当前,我们正赶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增加的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压力,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放慢脚步,能更清醒地看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机会,从而持续提升完善自己,进而开拓新局。我们也看到,中国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有韧性,更具抗压性,也更有创新精神。正因为经历考验和挑战,让中国的企业家更加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践早已证明,越早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力量,越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越能树立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基业长青。

总之,文化的力量最柔和、最持久,也最有力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久用力,久久为功。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通过言传身教厚植文化孕育的土壤,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文化入脑、入心、入行,从而开出文明之花、幸福之果,实现员工幸福成长和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