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工商联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创建时间:2023-05-10 09:55

文|赵玉金

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民营经济领域贯彻落实、夯实中国产业链全球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亟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在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新作用、展现新作为。

 

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改革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向健康发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一流企业方向走深走实。

(一) 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有着丰富内涵。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根”和“魂”,需要民营企业家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筑牢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坚持守法合规。民营企业要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方式,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做到讲正气、走正道。三是坚持服务大局。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势、时代潮流、人民所需,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四是坚持练好内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是坚持共同富裕。把牢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牵引,既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图强,又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二) 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方向。“转型”,即转变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从衰退型产业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从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升级到低污染、低能耗、集约型,从国际大循环转换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升级”,即生产要素改进、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由分散小规模转向品质大规模,由各自为战转向联合作战,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由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等。民营企业要深刻把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转型”和“升级”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民营经济长远发展的宽广通道。强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一是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民营企业要抓好高端芯片、高精设备、生物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二是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释放潜能,当好“领头雁”“排头兵”“桥头堡”。以更强的使命意识、市场意识和承担风险意识,用好科技红利,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 一流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是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一流企业战略路径下有四大实践课题。一是把“产品卓越”作为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二是把“品牌卓著”作为软实力,通过品牌内涵和文化建设,打造走得出、站得住、叫得响的世界品牌。三是把“创新领先”作为灵魂,突出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四是把“治理现代”作为保障,打造具有中国活力、中国智慧、中国魅力、中国话语权的企业现代治理新模式。

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工商联要从千头万绪的民企改革任务中找准服务方向,关键是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体来说,要找准五方面着力点,精准发力。

(一) 着力推进“全面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已成为重要的实践论和方法论。“引领”是工商联的核心职能,在“引领”前加“全面”二字,反映了新时期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更复杂,所承担的新使命、新责任更艰巨。“全面”,一是着眼全局,推动局部引领和整体引领相统一。更完整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民营经济改革发展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更为系统。二是着眼长远,推动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根据每个阶段特定问题、要求和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避免片面化、断层化,使引领的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三是着眼均衡,推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兼顾大企业和小企业、新型企业和传统企业,又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使引领更加平衡有效。

(二) 着力探索“科学评估”

科学评估是精准施策的前提。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科学评估”,把握、把脉、把控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经营风险和发展趋势,成为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选项。“评估”,需要建立统计制度、分析模型、评估体系、监测平台;“科学”,要求数据全面、及时、准确、方法安全、规范、高效。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企业评估体系搭建上都有着较为成熟的机制,但难以形成较为全面的“科学评估”监测体系和感知系统。相较于美、日,中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且正值数字政府建设契机,有潜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民营企业评估监测体系和发展态势感知系统,完善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三) 着力推动“自我革命”

“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100年来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工商联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自我革命”的作用却是无限的。民营企业的外部竞争激烈、内部管理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发展最终要靠民营企业自身不断试错、纠错,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工商联需以“科学评估”为前提、以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容错纠错”机制为抓手,在工商联职责中积极探索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自我革命”的功能,助力民营企业通过自我革命形成“发展——纠错——变革——升级——再发展”的正循环,进一步增强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水平。

(四) 着力实现“积极纾困”

纾困解难是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民营企业一方面面临一些长期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方面在改革发展中也不断面临新的情况。“积极纾困”要求工商联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解放思想、靠前发力。“积极纾困”分三个层面。一是向下纾困靠前走。在走访、调研、座谈、反映问题、政策宣贯基础上,响应更快,行动更早,力度更大,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观望,不等待,不懈怠,争分夺秒,专班专责,靠前落实。二是横向协调解难题。横向协调金融、税务、财政、工商、人社、检察等相关部门组建助企联盟,搭建科创企业、上市企业、产业链、中小微企业重点领域纾困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凝聚各方力量,深化服务企业工作。三是向上纾困找资源。争取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专项扶持资源,开展重点领域民营经济培育助推计划,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激励引导力度,搭建民营企业学习交流平台,更深一步为企业找政策、找项目、找渠道、找资金、找人才。

(五) 着力打造“示范标杆”

在民营企业发展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时代呼唤榜样的力量,鼓舞斗志、激励奋进。工商联依托广泛联系民营企业的优势,需要积极发挥作用,着力培育一批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打头阵、当先锋、作示范,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践行、现代化管理、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树旗帜,培育建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梯队。

工商联发挥服务作用的四个支撑点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理论、政策、法律、舆论等环境的支撑,也是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撑点。

(一) 理论支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涉及民营经济的一些关键问题上,理论建设还比较滞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承担了新的使命,亟须在对历史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与时俱进认识民营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下努力突破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的理论桎梏,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二) 政策支撑

政策是民营经济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转型的支点、健康发展的内在牵引力。切实把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践要求,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转化为系列政策部署,是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落地落实的关键。当前,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供给与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约束性不足、对长期目标关注不够、对市场机制强调不明显、纵向衔接不强等问题。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特别是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和体制性制约,需把握市场规律,立足长远目标,加快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顶层设计,通过环境营造、要素支持、转型升级、动力培育等各类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活力,更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法律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加强对当前民营经济相关法律的研究,从法理层面厘清“红绿灯”,为民营企业发展把脉定向。二是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上位法,提升民营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良法善治,精准高效统筹立法与执法、司法等部门,严格落实“疑罪从无”等司法政策和原则,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四) 舆论支撑

工商联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服务作用,离不开舆论生态的支撑。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社会上一度出现丑化、污名化民营企业的言论,加大了民营企业家的疑虑,打击了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从中央到地方都强调优化民营经济舆论环境,一定程度上帮助民营经济稳定了预期、增强了信心,但长期来看,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生态,需把牢民营经济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发挥主流媒体舆论阵地作用,增强舆论引导的渗透力影响力,从思想上廓清对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厚植民营经济的思想政治基础。

 

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六个落脚点

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需要长期实践、不断探索,以优先办急事、难事、好事、实事为原则,工商联需要将强化学习培训、启动平台建设、深入走访调研、系统梳理总结、推动标杆建设等六个方面作为落脚点,推动民营企业改革服务走稳、走深、走实。

(一) 落地大培训

培训和学习是实现全面引领的重要保障。工商联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平台和培训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深、悟透、做实。一方面,工商联要抓好思想政治培训,协调利用好现有党校、高校等教育培训资源,联合推动党校、高校拓展或转变职能,搭建民营企业党校或民营企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开展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发挥好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丰富学习培训的内容,引领民营企业家树立市场意识、合规意识、契约意识、品质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帮助民营企业修好内功、练好外力,在市场的大风浪中更好地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优良环境转化为发展契机,不断推动企业做精做大做强。

(二) 集成大平台

推动集成大平台建设,是“科学评估”“自我革命”服务落地落实的前提,也是推进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工商联要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搭建民营企业服务系统平台,解决民营企业信息采集、动态管理、服务跟踪等难题。一是以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地工商联“民营企业百强”等工商联系统对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的建设思路,初步搭建可以支撑大规模标准化拓展的智能集约平台。二是持续推动与人社、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推动政府部门民营经济相关数据共享与整合。三是构建涵盖企业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定量数据,以及调研座谈、专家评审、社会舆情评价等综合评估模型、监测预警模型、趋势感知模型等,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拓宽数据应用场景。通过集成大平台推动工商联职能转变、结构重组和能力提升。

(三) 开展大调研

工商联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工商联调查研究年度重点课题和调查工作安排,广泛深入民营企业、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并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手段,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真正走出去、沉下去,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服务落下去。真正沉下身、定下心,把民营经济领域和工商联系统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从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真正怀真情、带真心,怀揣“自己人”的真情,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协同有关部门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问题定课题,依靠调研解难题,促进各项工作守正创新、取得突破。

(四) 建设大智库

民营经济智库是支撑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参谋,是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帮手。目前全国范围内民营经济智库队伍人才短缺、规模较小、分布零散、影响力较弱,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我国民营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集思广益、吸纳各方智慧。要加强中国特色民营经济智库建设,使民营经济智库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释放其在促进民营经济改革发展中的正能量。一方面,要强化工商联作为民营经济智库的使命感、责任感,有效统筹工商联系统智库力量,通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提升工商联系统智库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工商联要发挥与全国民营经济智库的横向协调作用,搭建政府、高校、智库、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等合作研究机制,合作共建新型智库交流平台,推动民营经济智库联盟建设,凝聚新时代民营经济新型智库建设的合力。

(五) 形成大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不断发展的思想和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形成民营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系统梳理和总结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成果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逻辑。

(六) 树立大标杆

发挥榜样指引作用,是增强民营企业信心、激活民营企业改革内驱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民营经济领域荣誉体系,规范表彰申报评选、发布授予流程,强化奖项权威性和荣誉感。另一方面,推动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典型案例、优秀企业家精神、先进员工事迹,展现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把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的口号落到实处。

(作者系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